自2007年4月5日瀏覽人數

2010年12月11日 星期六

2010年十二月第二週

教會發展有兩個方向。一方面是擴大,另一方面是擴展。特別在今日香港,很多教會都對教會擴大(或用一個較為屬靈的字眼:「教會增長」)都趨之若鶩。但現實是香港地少人多,寸土尺金,就算你能花得起錢,也不一定能讓你找到合適的建築硬件或地點。所以,如果經濟尚可,又有合適地點--即是有該地點有清晰的服事對像,並且符合該教會的異像和使命的,也應求主賜下信心,進入應許之地。當然地點只是其中一種考慮,教會內部組織,另如小組和團契的強化程度,也會成為增長的關鍵。
擴展是過去很多香港教會考慮的增長方式,這就是開荒和植堂。開荒就是使徒式的工作,在一個沒有甚麼信徒的地點,傳揚福音,開植新的教會。這是很艱苦的使命,「從無到有」的過程。當初我們教會在2003年一月第一主日便是只有十人開始,到今日大概一百八十多人聚會,期間經歷八年時間。開荒早期或者需要一群生命成熟的同工開始,因為開荒遭遇的屬靈困難鉅大,需要有強壯的靈命扺擋仇敵的政擊,否則很容易全軍盡墨。但亦因為使命艱鉅,神通常在這開荒的過程中,常以神蹟奇事協助。
簡單來說,植堂是開展一個新的教會。如果教會植堂的話,有很多考慮。在那個地點?經教會同意,差派甚麼人?差派多少人?差派那一個階層的人?是否有一些兄姊需要轉換工作和居住地點,配合教會的發展?植堂是教會在神的感動中有計劃的擴展。開荒是個人的啟示和異象。與開荒不同,開荒的教會的生命形態會像那個開荒的主事者。但植堂的教會,就被那群被差派的植堂者的生命形態決定。而這種生命形態,與母會的差不多。開荒者通常都希望不把信仰的根基建立在別人的根基上,而植堂差派的主事傳道或牧者,多是比較多經驗的,而母會在背後也有一定的委身和支持。在一般教會來說,通常都是在經濟上支援差派的教會兩年,然後要求他們在經濟上自立,甚至在組織上自主,但與母會保持一定關係。
感謝神,我們教會的牧師傳道,部份牧師傳道有開荒和植堂的心志。這也符合我們教會的異象。教會亦同意在將來盡可能協助他們,讓教會有所增長。作為主任牧師和教會的屬靈家長,我喜歡他們為神的國度充滿熱情,和帶著屬靈的異象。教會也答應,如果在主所感動的時機,教會也會替他們物色適當的協助者,差派他們與我們的同工一同事奉。所以,如果有一天,教會真的有植堂的發展,而又請閣下禱告考慮時,或許這也是神在你生命中清晰的呼召,請好好在禱告中尋求和考慮,迎接挑戰。
無論如何,我們教會是在成長中,所以也會有增長的需要。現在是神開路的時間,也是祂的手在我們教會工作的時間。最近每星期都有大量新朋友參加我們教會,正告訴我們神將我們提升到另一層次。讓我們用感恩的心,面對、思考和迎接這些可能的新挑戰。

2010年12月4日 星期六

2010年十二月第一週

神期望我們不斷成長,滿有基督耶穌的身量。
怎樣衡量我們基督徒生命的成長?按照以上所提聖經的標準,就是你是否越來越像耶穌基督。路二52告訴我們,耶穌基督的「智慧、身量、並神和人喜愛祂的心,都一齊增長。」箴言告訴我們,智慧的開端是敬畏耶和華。敬畏神是敬拜祂的結果:敬拜祂所產敬畏、敬畏產生智慧。這種智慧包含著對祂的信心,因而產生順服;智慧也包含對祂每一個工作的期望,因而產生忍耐和堅忍;智慧也包含愛,故此我們產生憐憫和施捨。在這三者都不能靠已力成就時,我們會產生渴慕和仰慕,並祈求聖靈的加力。這樣的生活方式,很難得不著神和人的喜愛。
當然,有一些人總有不喜愛你的理由,但我們當竭力追求進到完全的地步。如果我們已經心存敬畏,那麼我們就要分辨甚麼人的看法是重要,甚麼人的看法不需過於重視,以致我們被人的判斷捆綁而失去服事和愛主愛人的自由。
故此,我們要肯定一件事:我們的生命必然按階段的成長。如果我們沒有察覺以上的改變,我們就只是一個「基督教徒/宗教徒」而並非「基督徒」--跟隨耶穌的人。
神也在不同的時候、季節(season)來讓我們經歷成長。有時祂要我們有勇氣踏出更大的信心的一步。這可能是超過我們過去經驗的;然而我們生命中對祂的敬畏,使我們勇於跟隨和嘗試。就如耶穌要求彼得走在海上一樣。這肯定需要彼得踏出不可能的、信心的一步。但是耶穌相信彼得可以。耶穌也相信我們可以。因此,教牧同工們也相信我們的教會可以。面向八週年,甚至教會要改名、自立自主,這些都要信心。可能因為我們教會身份的改變,也面對一些場地使用條件的改變,或許我們的經濟負擔也會變重,但我們相信,當我們堅持神的供應,專心做好我們教會傳福音和轉化社群的本份,那麼我們就會在信心中成長。
感謝神相信我們,也幫助我們長成像祂獨生愛子一樣的身量。

2010年十一月第四週

當教會準備踏進八週年,也預備面對改名和成為自主教會的同時,我們也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1)我們知道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祂又使萬物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既是如此,我們宜用感謝的心面對,也相信神完美的計畫,必然對我們有長遠莫大的好處。有感恩的心的人,隨時發現神美妙的工作軌跡,信心因而起越發堅強。因此感謝使我們樂於順服神,而非屈服於環境、時勢與人事。我們的態度因而正確,我們的表現沒有虛假。
2)在感恩中信心堅強,因此我們可預備迎接神跡,突破過去限制我們的領域。信心堅強的意思,就是決定用沒有用過的方法,走沒有走過的路。只要神啟示,無論在人有多大的不可能,我們就走,行在水面上。約書亞領受啟示,吩咐祭司扛著約櫃,走在約旦河中。他並沒有打開約櫃,拿出摩西叫紅海分開的杖,分開約旦河。那只是過去的神跡、過去的成功、過去的經驗、過去的合理。第一次出現的神跡絕對能帶來信仰,但以後我們要求相同的神跡就是宗教。約書亞準備付出極大的代價--萬一失敗?萬一這只是我個人的一廂情願?面對這群曾經帶給摩西無比麻煩的以色列人第二代,他可能也會被他們推翻和傷害。以色列人為了體現神給他們歷代的應許,也要付出極大的代價。今日教會準備進入神給我們的命定中時,作為教會的一份子,你願意付上額外的代價嗎?我和師母準備好了。為了看見神榮耀的工作在我們教會彰顯,我們一家願意付出額外的代價。這就如祭司的腳掌踏進約旦河中的行動,神必然叫河水分開,因為以色列人--神的子民已經行在衪的啟示、吩咐和應許上。神簽發支票給我們,我們拿去兌現,神付款。
3)為了讓人更多認識我們的教會和神,明年我們會更多邀請外來講員主領週間復興或醫治聚會。請讓你身邊的人有更多的機會認識救主。請付出更進一步的代價。

2010年11月19日 星期五

2010年十一月第三週

最近立下心志要每日一blog,為的是要讓一些教會領袖能更學習服事的生命,也能服事一些海外的弟兄姊妹。這blog跟過往《靈食》不同的地方,在於是我事奉生命的分享。我感到需要把我的事奉生命延續,讓有機會與我一同事奉的人能有相近的思念。保羅多次鼓勵我們要「在基督的真道上同歸於一」、「同一的心思、同一的意念」,教會因為「一主、一信、一洗、同一的聖靈」,但當我們再進深一層思想時,甚麼是一信?

保羅曾很豪氣的說;「你們要效法我,好像我效法基督。」這是我多年都不敢大聲說出來的。我的缺點何其多。大家可以效法我一些甚麼?但想深一層,這也是我對自己生命的提醒與挑戰。有時我們不敢叫別人效法自己,乃是為了要讓自己的生命不用被要求得那麼嚴重而已。回想事奉多年,前輩們實在把不少美好的東西放進我的生命中。這些都是我所珍貴的,我也曾為這些價值和觀念--為著那曾一次交託我的真道竭力爭辯過。沒有價值的東西不需堅持。沒有價值的東西也不需流傳。當我很多時閉上眼睛為大家禱告時,我看到是一張一張在主裡榮耀而泛著成功欣喜的臉龐。因為我們忠於所信、活出所信。

教會在等候新一代的領袖。我們所有人都是每一代的過客。教會需要新的一代來承接美好的傳統。最近某美國大型教會申請破產保護令,除了是外圍經濟因素轉差外,也是因為後繼無人所致。如果我們愛我們的教會,我們就應該預備好承接這教會。我相信神已經把一些心志和呼召放在一些人的心裡。我的期望是:我們成為神所喜悅並能服事天國的教會。

如要參與討論,請到我的「非死不可」--Facebook。

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2010年十一月第二週

「從施洗約翰的時候到如今,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太十一12)

有人說如果在中國要成為一個有良心的人,就要有心理準備面對逼迫。最近劉曉波和趙連海的事件,令我們再一次反思這句話的真實意義。我們活在香港,有著對各種自由的保護(雖然也有一些媒體和網絡的群眾濫用了這些保護),使我們更能隨著良心和公義說話,但是我們不一定能體會以上的「中國良心」的說法。感謝神,我們仍然有這自由和機會,所以我們實在也應對是的說是,不的說不。否則我們也是負面地濫用這恩典--這種濫用就是忽略和浪費,在神的眼中看來,也是對祂榮耀的虧缺。

或者以我們現在的能力,不一定能改變甚麼。但不能改變甚麼,也不否定我們能做一點甚麼。耶穌曾經說過,天國好像一粒芥菜種。在開始的時候是微小的,但當它發芽長大,到最後它的葉子可以供雀鳥棲息。(太十三31-32)不要輕看你為天國所做的事情。追求公義是天國的事情、使人歸主讓人跟隨耶穌活在天國的義中,也是天國的事情。義無分大小。如果我們只重大義而忽略小義,我們就是不義。求神憐憫,我們也常活在不義中。

為甚麼會如此?因為我們常認為行義不需要代價。我們不是「說」義,而是「行」義。行義是要代價的,是要用努力進入的。正如大家都知道,努力在原文有「暴力」的意思。但這裡說的暴力,不是指大家應成為暴徒。大家看耶穌一生,並沒有走進暴力抗爭之中。這種暴力的意思,就是我們會為著天國的好處而奮力進行,甚至面對反對和壓逼,都為天國而活。

有一些人生下來是為大義而活的。我想普通的趙連海先生從沒想到在人生的洪流中,成為了一個為大義而活的人。神在人的生命當中有時間。但也有一些人是為小義而活的,當中可能包括你和我。或者到了時間,我們也會為大義而活。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

無論如何,為義而活就要付出代價。那管是大義還是小義。耶穌清楚的提醒我們:「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五10)

如果我們存在的理由是「造就卓越積極的天國使命人」的時候,這也更應是我們的禱告和覺知。

讓我們先從小義開始。請為劉曉波和趙連海和他們的家人代禱。也請從小義開始。讓你身邊的人認識耶穌,一同行義。

2010年10月30日 星期六

2010年10月第五週

最近有某快餐集團表明最低工資實施後,將會調整員工人工,訂明「實質工作時間」及扣減午膳時間。這原全違反訂立最低工資的原意。

我感到我們並不一定要糾纏在最低工資究竟是安全網還是要讓人能讓家的爭論中。這些爭論跟本沒有意義。因為如果我們同意,最低工資設立,是讓工作的人活得更有尊嚴,也是對工作的尊重的話,這就已經是一個實踐指標,人明白那意義,就能分辨運作時的好壞。所以不管最低工時是傳聞的28元或工會要求的33元,這快餐集團的做法都不會得到有良知的人的接納。有社會人士甚至提出要杯葛這集團,可見這集團如何引起公憤。

神尊重工作,神尊重人的努力,神也其望人能在工作過後享受工作的成果。安息日因此設立。工作不單叫人得著生存的權利,從中更叫人能可以貢獻自己,從而透過完成工作,造福別人和完成自己的召命。人並不單是為別人生財的器具。員工為公司製造利潤,與公司為員工提供工作並由此而讓他們得著心靈和物質的滿足(二者同樣重要),是一樣的道理,對等的關係。

這財團的罪是把人「物化」,結果集慣被「物化」的人也集慣「物化」他人。罪是有傳染性的。基督徒在世上為鹽為光,其中一件事就是先要從這「物化他者」的循環中脫離出來,首先靠著主的恩典和能力,停止對他者的「物化」過程--或者別人還在「物化」我們。但我們需要先停止這循環,我們才能有真正的能力和道德力量來對「物化」我們的力量說不,和加以批判。否則這些批判都是蒼白和無力的。

批判是必須的。但批判者需要有從神而來的眼界和心腸。杯葛這集團可能會令它的利潤減少,但也可能影響其中工作的人士。基督徒自可憑著從神而來的領受,表達自己對這些事情的關注。但我們任何的行動也不應取代「為萬人代求」的禱告生活。正如上週提到,當我們要「行公義」,也要「好憐憫」,然而我們需要存謙卑的心與我們的神同行,才能做到公義和憐憫的平衡。

我們可以做的:

  1. 在禱告中祈求神給我們一個公義的社會;
  2. 按著我們對真理的認識,誠實地表達我們對這事件的關注--無論你是杯葛,或是在「幫襯」這店時,對員工加以適當的鼓勵和打氣;
  3. 停止我們對他人的「物化」,也求主赦免我們有意無意的「物化」別人。
  4. 特別為政府訂定最低工時立法禱告,並預備在政策諮詢時表達禱告的領受和對真理的理解,讓政策制訂的過程中,有從神而來的意見提出,和被考慮的可能。

2010年10月23日 星期六

2010年10月第四週

屬於神的人明白神的事。

孟保羅博士在星期五晚上的講座其中提到一件事,令我們很得鼓勵,也清楚地提醒我們,明白神的心意和實行神的心意有多麼的重要。耶穌對門徒說:「聽從你們的就是聽從我;棄絕你們的就是棄絕我;棄絕我的就是棄絕那差我來的。」(路十16)但人為甚麼要聽從我們?如果我們不聽從和實行神的話語,別人在我們身上可以聽到和跟從甚麼?

我們生活的信心源自我們對神話語的信心。否則我們的生活就缺乏核心價值。我們可以照常生活,但卻缺少了基督徒生活(Christian walk)。沒有基督徒的核心價值,我們就會以其他的東西成為我們的核心價值。結果我們的生命就活不出基督徒價值所應產生的果子,因此,我們的生命也帶不出基督徒的影響。

耶穌教導我們,我們不單要廣傳福音,也要使萬民成為祂的門徒。(太廿八19)是「祂的門徒」,不是「我們的門徒」。我們傳遞的是祂的價值,不是我們的價值。故此,當我們看一些教會問題、團契間的問題、弟兄姊妹成長的問題、社關問題、甚或政治的問題,我們是用祂的價值去看,卻不是我們的價值。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真道上同歸於一。

上星期在台灣,有一位傳道人問我,很多時教會中有「藍、綠」的問題,這些問題不但令教會間的關係緊張,甚至也令家庭關係分裂。她問我在這種情況下,應當如何教導。我很誠懇的告訴她,香港也日漸面對這樣的問題,故此我們要作的是說出聖經的教導,個人謙卑的領受,並且是的說是,不是的說不是就是了。(太五37)確保自己是「屬靈人解釋屬靈的事」。(林前二13)至於他們要怎樣領受,就是他們自己在神面前的誠實了。

我真的關心一件事,在我們生命中有沒有值得別人聽從的事呢?如果有的話,那麼這些事的來源是甚麼呢?從神而來,還是從自己的慾望而來?

2010年10月16日 星期六

2010十月第三週

過去一週台灣五旬宗大會,我們不單從香港帶給他們祝福,我們也從中得著很多啟發。其中蔡蕙秋博士談到五旬宗與靈恩教會都認為他們傳承了「先知」的稱號,但好像只是在某一宗教的表現上,先知的稱能卻能進一步的在社會中發揮。這點我十分同意。正如彌迦先知在彌六8指出:「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

先知不單要行公義,還要在公義中好憐憫。這不單是指對受壓制的人有憐憫,也要對壓制人的,在施行公義的時候,也要留有憐憫。很多時我們代替了上帝成為審判者,結果就失去了我們謙卑的心。唯有在謙卑中,我們才能更公義,我們才能在憐憫中表達神願意人回轉的恩典。也唯有在謙卑中,人才能在禱告中躬身自省,更公義地指出公義的標準。

我相信現在公眾就房屋問題和標準工時的問題會越來越多討論。我相信我們也應站在基督徒的立場發揮我們的影響力。或許我們不一定達到甚麼論政的水平,但我們關心、禱告,在友儕中引起關注,提出經過禱告後的看法--行公義、好憐憫和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的看法,這些絕對是我們要做的。特別在這個網絡時代,Facebook、博客和微博都是公眾表達意見的有效媒介,我們更應善用。其實,大家只要看各大討論區,也有不少人表達了意見,但有多少是真實有意義的,大家心中有數。某些討論區更淪為口水區或對罵區,也是濫用了言論自由。作為基督徒,我們提出的,水平會比他們更高嗎?我相信我們可以為主的緣故得到這個山頭,以致我們能發揮應有的影響。

當然,我不會像某些牧師一樣,寫一份「樣板聲明」,叫大家放在網上,或寄到政府抗議云云。作為先知,會在聖靈的感動下,代表神向世代發出祂的心意--這是你禱告和領受的結果。正如在每一次的投票活動,我都鼓勵大家盡公民責任,而不會指示你應當如何投票一樣。如果我們相信聖靈充滿,我們更應相信神透過我們來傳達祂的心意,也藉著我們關心社會,而傳揚福音的好處。

2010年10月8日 星期五

2010年十月第二週

聖經清楚告訴我們:「沒有異象,民就滅亡。」(箴廿九18)在聖經的中文翻譯中,也譯作「民就放肆」。我們個人的生命和教會整體的生命也是如此。現代人的生活很多時都是在「求生」的實況中,為了生活,沒有了空間去做夢--實在做夢也不實際和實在。我們的靈修與讀經、禱告與敬拜,也變成了基督徒生命求生本能。我們不再享受,只渴望能在指標內完成任務。因為我們的生命太擁擠。

在與神相交中,祂指引我們的路,我們就有做夢的理由。或許人看起來不太實際,但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神給我們超過力量的夢想,是要叫我們學會怎樣倚靠神。倚靠神的人,生命才不會因為掛慮而變得沒有空間,變得只有求生,而沒有享受生活的權利。

在我們的學業和事業上,我們有做夢嗎?我們會為神做夢嗎?這些夢乃是要叫我們因為祂的指引,而我們可以向高處行。

星期四晚上,植堂研究小組開了第一次會議。當天晚上我們就是一同為教會應有的夢來求神指示。我們在談教會整體的夢。因為如果教會要植堂,我們需要一步一步的走在神的帶領中。我們每個人的事業要怎樣預備,使我們在經濟、時間、事奉、居住的地點上,進到神感動我們的夢想中?我們要怎樣提升自己來讓神用我們更多?這些已經不是夢,是在夢想中實踐的步驟。我期望大家為著這植堂小組將要作的研究和給與堂委會考慮的報告禱告。他們將會在教會夢想植堂的區域實地研究,也研究政府有關的政策及教會的實力。求神給他們更大的智慧完成。我相信,當我們一同做這個神給我們的夢時,我們整體會因此而得到更大的成長。

2010年10月2日 星期六

2010年十月第一週

剛過去的週五國慶假期,我們很高興有神召會西環堂的主任牧師鍾樹森博士來為我們主領小組發展日,訓練教會小組領袖。

鍾牧師再次強調3C、3c和4W的觀念。作為教會,我們重視每一個人(Congregation)、我們重視主日崇拜的慶典(Celebration)及小組(Cell Group)。意思就是說,教會生活的中心點是「人」,我們每一位在教會生活的,注重人得照顧,人會成長。因此,我們著重在崇拜中歡慶神的恩典,在見證中重述祂偉大的工作以彼此鼓勵,最後,一個健康的教會一定有團契。而團契比較理想的表現方式,就是小組。所以,我們參加教會的每一個人,都需要關顧其他人,有好的崇拜生活和參與小組。

小組中也有三個c,分別是小組組員(cell persons),小組生活(cell life)及小組聚會(cell meetings)。當中他鼓勵組長們要找出能配搭和合作的核心組員,也鼓勵大家把小組生活成為自己主要的社交生活,及透過破冰(welcome)、敬拜(worship)、真理學習(word)及彼此服侍(work)來豐富每一次小組聚會。

實在過去大家都會看小組只是教會生活的一部份,甚至它的重要性遠不及主日崇拜。但是小組被稱為細胞(cell),原則上是對應教會中每一個人作為基督身體中每一個肢體而說的,因此,小組就是教會生活的根本。主日崇拜是慶典的一部份,但小組卻是教會中每一個人可以成長的地方,也因著小組的團契,大家可以各自和彼此評估大家的成長。

故此,在這裡我想激勵各位,很多小組組長他們投入了幫助建立大家成長的使命中。正如在cell life一段,鍾牧師多次提出他們的社交生活是以大家為主的,他們差不多為小組每一個人而活。這是他們對大家愛的表達。愛需要回應,愛才能完全。我們常說要為領袖代禱,愛護他們。其實大家對小組生活的投入是實際的表現。我同意鍾牧師所說的,當天的內容實在可以我們整個教會一同參與,好讓我們更懂得彼此支援,建立神榮耀的家。

讓我們從愛我們的組長開始,來建立神榮耀的教會。

2010年十月第一週

剛過去的週五國慶假期,我們很高興有神召會西環堂的主任牧師鍾樹森博士來為我們主領小組發展日,訓練教會小組領袖。

鍾牧師再次強調3C、3c和4W的觀念。作為教會,我們重視每一個人(Congregation)、我們重視主日崇拜的慶典(Celebration)及小組(Cell Group)。意思就是說,教會生活的中心點是「人」,我們每一位在教會生活的,注重人得照顧,人會成長。因此,我們著重在崇拜中歡慶神的恩典,在見證中重述祂偉大的工作以彼此鼓勵,最後,一個健康的教會一定有團契。而團契比較理想的表現方式,就是小組。所以,我們參加教會的每一個人,都需要關顧其他人,有好的崇拜生活和參與小組。

小組中也有三個c,分別是cell life

2010年9月17日 星期五

2001年九月第三週

「事奉是生命,是生命的全部,不是生活的部份。」

神藉摩西吩咐以色列人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申六5)教會也認為這是耶穌要求門徒的「大誡命」,正因我們「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我們才可能「其次就是要愛憐舍如同自己」。(可十二31,見《新漢語譯本》)正如我多次指出,「鄰舍」比「人」這「觀念」更清晰、更可被識別。鄰舍不是我們可選擇的(細心想這件事!),「鄰舍」是遇見的、是本來存在的,他們會衝著我們的生命而來--雖然他們不一定「行走」著進入我們的生命。正好像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所指出的一樣。

遇見鄰舍和識別出鄰舍,並不是憑著人天生的本性可以做到的。就像保羅說,「若不是聖靈感動,沒有人可以承認耶穌基督是主」(林前十二3下)一樣。在好撒瑪利亞人比喻中,祭司和利未人憑著他們人的本性,對「事奉」的理解,決定了那個受傷的人不是鄰舍。我大膽的以為,沒有聖靈把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沒有祂的感動,我們也不能識別出我們的鄰舍。我們的「事奉」就會基於我們的選擇,而並非基於生命中愛的流露。

做多的不一定是做對的。馬大的經歷教導了我們這一件重要的事實。實在是,你是甚麼,你會做甚麼。

共勉,互相代禱。

2010年9月11日 星期六

2010年九月第二週

感謝神,因祂有說不盡的恩惠。

蒙祂保守,今次馬來西亞第四屆五旬宗大會完滿結束。今屆其中的特色是在離開吉隆坡這比較繁盛和人口密集的地區舉行--分開在怡保(為北區的眾教會)和新山(為南區眾教會)舉行。這次我跟莊飛牧師在三日之間,各自由北到南,由南到北,來回二千多公里主領聚會。

這次聚會有很多的感觸。我真的感到馬來西亞神召會華語部是有歷史和歷史感的教會。他們很有意識地要重建信仰,把過去信仰的精義提煉,放進新的世代。或許這只是起步,但卻是很重要的里程。

今次我跟他們在奮興會分享的是可七的一段經文。我們放一些甚麼東西進我們裡面,那就會自然湧流出來,並反過來塑造我們。如果我們把過去神放在我們承傳中的好東西放進去我們的教會生活,我們的信仰身份就會令我們自重和被他人尊重,我們也能確實地活出過去神期望我們宗派/教會活出的能力。這就是為甚麼我們在浸禮課程會談到我們教會的傳承,我們的來源的原因。

實在的,教會在發展的過程中,教會總有迷失自己過去呼召和身份的時候,就正像我們每個人的人生總有一些迷妄的時候一樣。但當我們重新發現神的愛和對我們的期望時,我們就有理由為祂的緣故找出祂呼召我們的意義,為他而活。這樣才是對我們存在和面對的歷史負責。今日,我們放一些甚麼東西進我們裡面,以致我們生命中自然湧流出來,不單更堅固我們自己,而且更造福別的教會和世界?

2010年9月4日 星期六

2010年九月第一週

星期五早上禱告時,聖靈跟我說:「愛,不需要理由;恨,才需要。並且需要找出很多理由。當要去找理由去愛時,那已經不是真愛。」

這是一翻很發人深省的話。上週末我參加完朱植森牧師的聚會後,我一直默想有關追求愛的真理。我相信我們尋找,一定尋見。聖靈給我的說話很重要。我不單是說如何面對菲律賓政府、香港的政治和社會公義的問題……,這些都不是重點。很多時候,我們問:「我們為甚麼要愛?」「我這樣愛你,我得到甚麼?」這不單是困擾教會團契的問題,也是困擾家庭成員間的問題。我們把愛「降級」到「等價交換」的層面,那種愛只是很低水平的。所以,今日同樣地,忠誠需要有價、忠誠不再是義務,而是得到好處的手段;愛由情感降格至情緒。

愛與恨不同的地方不單是理由,而是那種生產性。恨毫無疑問是消耗性的。「牠」會消磨你的心志、「牠」會使你失去人應有的常理和常識、「牠」使你濫用憐憫,然後自以為義。所要牠要求理由,牠要你「找出」理由去恨。但愛是生產性的,當你去愛的時候,你「產生」愛的理由。你不是找出理由,而是產生理由。美善的事也同樣因為愛而產生。愛會鼓勵人的心志、愛會使我們超於常理和常識去審視事情、愛會使我們善用憐憫,卻公正地施行公義。

「你們要追求愛,更要切慕屬靈的恩賜……」(林前十四1)

2010年8月22日 星期日

2010年八月第四週

感謝神,昨日教會舉行了2009年度的會員大會,並在當中我們選出了四位新一屆堂委,他們分別是鄺栢鐘弟兄、李世民弟兄、吳基盛弟兄和吳主恩姊妹。

對我來說,與其說他們是被「選」出來,我倒會看他們是被教會「認」出來。我相信他們原本在教會的服事被看見和尊重,而大家也同意他們能夠成為教會的榜樣,更重要的,主透過教會認識他們的恩賜,而把他們「認」出來。

事實上,我認為九位的候選人都有當選的資格,就算他們不擔任堂委,也不否定他們對教會的愛和付出。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恩賜,在教會成長的期間也有不同的需要。我想信在今年教會的發展中,他們會成為教會的榜樣,並以他們的榜樣來帶領。是的,特別我們作為一所聖靈充滿的教會,「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靠神的靈方能成事。」我為他們的禱告是:他們成為一個聖靈帶領的人、順服聖靈的人、與聖靈同工的人,從而這就成為他們生命的榜樣。教會並不一定需要有才幹和學歷的人領導。但教會需要有信心、被聖靈充滿和有好名聲的人帶領。我盼望教會整體為這四位新的堂委代禱,也在他們需要大家力量同建教會時,成為他們的幫助。我相信當我們有這種心態時,神一定能夠在我們當中興起更多的領袖。我盼望下一代的領袖會有你的份兒。

最後,我也感謝過去一屆堂委--袁志文弟兄、鄺栢鐘弟兄、葉榮均弟兄和許鳳瑕姊妹--的付出和努力。特別鳳瑕姊妹明日會舉家移民北京,願主賜福她有更美好的前途和服事。

2010年8月14日 星期六

2010年八月第三週

我們教會很久也沒有提及我們的使命宣言:「造就卓越積極的天國使命人。」這是神在我們教會草創之初給我們的使命。正如現在植堂委員會準備開始研究植堂的可能性,我常與我們的傳道人與有關人士指出,除非我們不植堂,否則我們要建立一所「有影響力的教會」。

只是一個人或一些人有這樣的異像並不足夠。正如差不多三十年前,神讓他的僕人白立德(Bill Bright,學園傳道會創辦人)、古寧漢(Loren Cunningham,青年使命團創辦人)得著「七山」的異象(詳見http://www.reclaim7mountains.com/),他們大力推廣,今日很多教會也投入其中。要得著世界領域中領導的位置並不容易,當中也有很多的引誘。我想最近就如鄭秀文歸主後帶來的影響力,又或是她因信主後而面對不同的壓力,正好說明要得著七山中娛樂一山的困難。就如最近康希牧師所面對壓力,也讓我們看到得著宗教一山也並不容易。

教會雖然是很多人的「組合」,但她本質上是基督的身體,是合一的。如果教會在宣教上需要得著七山,那麼只是教會一小部份人追求卓越,並沒有意義和果效。很多人說在屯門辦教會很困難,一定不像巿區的教會。對,那是人的看法。但我們一群被基督的大愛和救恩改變的人,應該勇敢宣告:「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

我不理會你過去的能力如何,如果今日我們願意為主做到最好,就是重點。因為我們需要為祂的緣故,站立在高山之巔,宣告祂救恩的效能。

2010年8月7日 星期六

2010年八月第二週

成長需要委身。紀律是一種委身。所以當我們要學業進步,我們需要委身於學習的紀律。特別這幾天看見很多末代會考考生辛苦「撲」學位,如果我還在求學階段,我也會警剔自己。我們不應隨便用「一時失手」作為我們失敗的理由。我自己曾經有很好的會考成績(但當中中文是失手的,英數「光頭」是預知的),到了考高等程度會考,數學「U」,我自己絕不認為是「失手」,是應該的,因為我對數學沒有興趣,也沒有成為我主攻的對像。在某程度來說,我是放棄了數學的。那絕不是失手。

成長需要紀律。為自己設定可以完成的目標重要過單有夢想和異象。「我要考5科合格。」「我要有3個A。」要說出來談何容易。但我每日要用多少時間去溫習,在那一個時段要完成那些課程的溫習,何時開始做pass paper,這些都在計劃和紀律中,這些都是可完成的目標。我希望進入新高中學制的弟兄姊妹能從那些電視畫面中有所學習。

說了那麼多,都是要說「成長需要委身,委身需要紀律,紀律就是定下目標」。我很高興當我上週分享到弟兄姊妹要為明年的夏令會準備,果然有小組就設定目標,用「供月餅會」的方式供營費。這使我感到很受鼓勵。教會也決定幫助大家用供月會的方式完成這儲蓄目的。說實在的,我們需要有格外的行政資源和人手來處理,但為了讓大家能成長,這是值得的。每個月只是儲蓄幾十到百多元,就能準備營會,這一年的委身,可能令你終生受用。實在的,今年營會後,我看見弟兄姊妹更積極和更渴慕,雖然教會津貼了總費用的一半,但我感到這是絕對值得的。我鼓勵你,從「供營會」開始,學習更長遠的委身。如有任何查詢,請向陳師母尋求協助。

2010年7月31日 星期六

2010年8月第一週

教會是一個使命的群體。教會帶著一個3D的使命:向上她是敬拜上帝的群體,這她最高、最終的呼召和使命;對外她是見證基督的使徒群體;對內則是透過彼此相愛來表達這使命,隨後兩個是地上的,有時限的使命--在基督回來前,或我們回去見主前的使命。

一個有使命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有使命的人最明顯的特徵是「使命為先」。他的價值觀也是使命為先的。就像一個警察,如果他有「除暴安良」的使命,他在執行任務時就有無懼無畏的精神。消防員有「救厄扶危」的使命,他在執行任務時也有相應的表現。否則他們就不能有效地完成「工作」。實在他們帶著使命時,他們就不再只是作「僱工」。他們會對操練自己的體能有所堅持(而不會像我們看消防員有空時「打排球」是「吞pok」的想),他們會對服從有更深入的體認。特別這幾年我常到新加坡服事,看見他們教會中弟兄服事的能量與我們香港的弟兄有很大的差別,我曾感興趣的訪問一些教會領袖有關原因。他們不約而同的告訴我:因為新加坡的弟兄要服兵役。近年台灣教會的興旺,多年以來南韓的教會興旺,也與此有著一定關係。

有使命的人,會按著使命來要求和調節自己的生活和當中的細節。我究竟應該做甚麼工作?我工作的地點應該在那裡?我將來的伴侶應該是怎樣的人?我要怎樣教育我的孩子?我的進修應向那方面發展?我會怎樣使用現有的資源?我的消費模式應怎樣調節?我會怎樣運用我的年假?……想得出來的問題,應有盡有。是的,使命決定我們的人生。

順帶一提。今年大家也很喜歡夏令營。實在我的心裡也已經有明年講員的人選。今年也有很多人問會否有「目標驅動新人王」舉辦。據我所知,明年暑假肯定會舉辦兩次。大家粗略估計,如果明年要辦夏令營和新人王,大概需要七至八天的時間,營費連其他費用港幣$2,000是走不掉的。你會開始預備嗎?

2010年7月25日 星期日

2010年七月第四週

感謝神,第一屆的夏令會今日下午舉行,我們盼望透過今次夏令會,讓弟兄姊妹「向高處行」。

「向高處行」是生命的決定。基督徒很多時因為信仰生活不夠實際,結果沒有挑戰自己成長的動力。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專業的知識可以增長的話,在屬靈的領域中,信心也可以增長;對神的盼望可以更持久和堅忍;對神的愛可以更遼闊。如果專業知識的增長是一種決定:改變態度,積極投入的話,屬靈增長也是同樣道理。

事實上,當一個人屬靈健康時,對屬世的事也會變得敏銳。當很多時我們感到「頭頭碰著黑」時,我們的靈會否感到有反應,我們會否知道原因所在,在啟示中有所突破?

或許我們不是每一個人都進到夏令營中(我很高興有青年人在facebook上寫道:「去不到夏令會是我的遺憾。」),但昨天晚上的聚會和今早的講道也是我們共同的經歷之一。我希望大家能抓緊這次機遇,向高處行。

2010年7月17日 星期六

2010年七月第三週

早幾天與陳牧師閒談間談到肢體間配搭的問題。這不單發生在教會中,也發生在學習、工作、家庭的環境中。近十年有一個現象,因為社會經濟結構的轉型,有些家庭出現「女主外,男主內」的狀況。我想,不論女的、還是男的,在這實況下都付上了代價,作出了犧牲。目的很簡單--維持和維護他們的家庭。女的可能會受到內在和外在的壓力:「別人會不會看不起我的丈夫?」「你們的家很不"傳統"啊!」實在的工作壓力也是真實的。如果男士感到吃力,女士也一樣活在同樣的工作壓力中,特別是她成為家庭唯一的經濟支柱。男的也可能要一段很長時間來接受自己這種角色的轉變,和調整外在和內在對自己的期望。

「作活石,建靈宮」也需要這樣的覺悟。是的,在基督裡,我們沒有人是為自己而活的。保羅清楚的教導我們:「我們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活,也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死。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羅十四7-8)如果我們彼此間沒有這種「為主而活」的心態,我們就不能維持和維護這靈宮的合一和安全。試想,一幢建築物如果被拆得支離破碎,它只是廢料堆!在家庭中,我們的決擇是為整體的好處而作的,那麼我們就有必然面對的苦,和得到必然的樂和獎賞。但如果我們只想著自己的樂、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喜好,那麼我們只會帶來整體的傷害。還記得幾個月前有一個媽媽為了到深圳玩樂而把兩個孩子「夾」在鐵閘和木門中間嗎?我們或會不齒她的做法,但很多時我們都是這樣對待我們的家人、工作的同伴、一同負責project的同學。

我們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活。我們也不是為著他人而活。但當我們真的為主而活時,我們就自然的為了他人的好處而活。基督從來沒有應許我們為祂而活會沒有代價、沒有苦難;相反的,祂清楚地說過,若有人要跟從祂,就要天天背起十字架。讓我們真的為主而活。我們總有一天會死,但要確定我們是為主而死,而致我們可以因祂而復活。

2010年7月9日 星期五

2010年七月第二週

同工們正如火如荼地預備第一屆夏令會的安排。我們熱切期待著這特別的聚會。
這一次我們會邀請更多弟兄姊妹參與負責營會內的活動,因為我們相信大家都是活石,被放置在一起建立聖靈居住的宮殿。
另一方面,我們也相信,透過弟兄姊妹彼此服事,我們才不會落入聽道而沒有平台行道的危險。我們相信弟兄姊妹有的是從神而來的恩賜,大家需要的是委身的平台。有時弟兄姊妹或者不太明白區牧師、牧者們在想甚麼,或者看見教會中一些事情,不大理解。其實,當大家參與服事──特別是當大家帶領過一些人「成長」──時,大家就會明白為甚麼我們會把「作活石,建靈宮」作為今年目標。其實有時教會的問題(當然不是全部),是大家在關顧一些需要較多時間成長的肢體而出現的。最近與一位肢體傾談時,我很直率的指出,單靠牧師講道,有時根本不能解決某些教會內的問題,和人心內的感受。有時大家對某些事情的看法,如果大家都是按著同一的標準出發,分歧不會過大。故此,如果大家在神的話語上扎根(不單是聽道,而是自己在靈修上、在至聖真道上造就自己),我們就會對彼此相愛、不叫其他小子因自己跌倒、成聖的追求……等等方面更加進取和委身,以致大家能在基督的真道上同歸於一。
如果我們這樣看屬靈的追求和委身的話,我們就會找到成長的方向。我們也就不會看教會的活動、聚會是某一些「維繫大家感情的program」這麼範單。生命不單是從program當中成長的。「字句(或可理解為「形式」吧!)叫人死,精意(聖靈)叫人活的道理。」仍然是真實的。
我的禱告是,大家能「向高處行」。這不單是牧者的心意,也是聖經對我們的要求吧。
*溫馨提示:第三週六(本週六)將在本堂舉行每月復興聚會,而第四週六(24/7),夏令會講員卓秀蘭牧師會為我們主持特別奮興聚會。如果大家因事不能參加夏令會的話,請來參加這次聚會。

2010年6月26日 星期六

2010年六月第四週

最近在我的思想中常唱著《全心委身》這首詩歌。這詩歌的旋律和歌詞都很優美,在靈修中我可以靠這詩歌進入神的同在中。詩歌不是用作欣賞用途的。詩歌是詩人對我們進入和他一同敬拜的邀請。透過他所寫的感受,一同向主表達這敬拜的渴求。或者我們很多弟兄姊妹都會很喜歡這歌(或其他一些敬拜詩歌),但這詩歌能否成為我們生命中真實的敬拜?

全心委身,我人生所有,願交與主恩手。人生每刻掌握於祢手裡,我屬於祢至永遠。

主基督我相信祢,主基督我心屬祢,我現今活著為祢,能歌唱皆因祢,全我所有。

隨主腳踪,確信祢應許,苦樂皆願緊緊伴隨。從此這生,照主祢心意,永遠為恩主去過活。

全心敬拜,全心敬拜祢……

如果這是我們敬拜的生命,那麼甚麼是全心委身?回來一同禱告是不是委身的一種?一同在復興聚會中等候是不是委身的一種?參加主日學是不是委身的一種?……教會所辦的「活動」不是為了有活動而活動,而是讓弟兄姊妹學習從中委身。

「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神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 」(加二20)

http://www.esnips.com/doc/06cb48cd-2658-4d68-8170-568fd28c8f2a/%E5%85%A8%E5%BF%83%E5%A7%94%E8%BA%AB-With-All-I-am

2010年6月19日 星期六

2010年六月第三週

父親節快樂。雖然教會已在五月份最後一個星期舉辦了雙親節的聚會,但我們仍要在主裡感謝各位父親的辛勞。

男人很不易為。作父親的更是。其實作母親的也困難,只是男人總是不愛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情感。作男人的,為了很多原因(通常最重要的、最深層次的、也是最難啟齒的)是面子的問題。與妻子的關係、兒女(特別是那些步進青少年期的青年人)的關係有所限隔,很多時都是放不下自己的面子。男人奇妙的地方就是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自我中心,但這種自我中心在現實的生活環境、工作環境,也不是這麼容易被滿足。因為這種自我中心很多時關乎他自己對自己身份、責任……的理解。「我是一家之主……」、「我是家中的經濟支柱……」這些的理解都使男人/父親活在一種無型的壓力中,好像如果不能承擔這些責任的話,自己就是失敗者。但回到最深層的原因,這是一種自我中心的表達。

天父從來不希望我們背負我們不能背負的重擔,否則就沒有拯救的恩典。作為父親的男人,同樣需要作為神的兒子的經歷,讓天父背負我們難以背負的重擔。我是「舊一代」的人(我相信我是),我的父親也會為我背負我不能背負的重擔(感謝神),同樣我也學到,我會為我的下一代背負他們不能背負的重擔。神並不單創造我們為男人、父親,祂也創造我們成為祂的眼中的瞳人和兒子。在耶穌身上,我們看見神怎樣放下自己來承擔我們,所以祂雖被殺,卻復活。若我們只是靠著執著自己來承擔,那我們永遠活不出耶穌復活的承擔能力。唯有我們相信恩典,經歷恩典,我們才能成為一個有從神而來、真實恩慈的男人和父親。這樣的父親將會更平易近人,這樣的父親才能更讓人看見那看不見的天父。

祝父親節快樂。

2010年6月4日 星期五

2010年六月第一週

人生中有些事情不應忘記。問題是怎樣記念。

在六四的早上當我禱告時,我感到聖靈好像問我一件事:「你能分辨甚麼是傷害,甚麼是傷痕嗎?」

這對我來說很重要,因為這不單是一個關於六四歷史的問題。這更應是我們人生態度的問題。

傷害是一個動作(在中文而言),傷痕是一個名詞。「傷害」(無論是否即時性的)帶來更強烈的感受,但傷痕會使一些感受沉澱和凝聚,傷痕因此是一個印記。傷痕可以令人得到一些經驗的總結,或得到一些正面或負面的教訓,傷害只是一種感受。因此傷痕可以令人成長,注視傷害會使人變得自我中心。

當然,今日中央政府或香港政府對處理六四這件事情,並不符人的理想和期望,也不洽當。但今日發生的事與歷史二者雖然有一定的聯繫,但我們卻不應只把一些傷痕繼續變成今日的傷害。我們同意過去某一些傷害是實在的,是所有人都當公義地面對的。但我們也須小心傷害不能成為一個傷痕--它標記著的意義,它對抱持這傷痕的人的要求,當中涉及的委身,和在聖靈能力中所得的盼望。我們委身於積極的盼望,可行的信心。

當一個人活得公義時,他所追求的公義會亮如明燈。當一個人,無論甚麼環境,因公義而有的憐憫,甚至相關的行動時,他所要求的公義才會有實質含義。當我們記念六四這件歷史事件時,我們除了禱告和期望我們社會和祖國有更合乎公義的環境時,讓我們也活在公義、憐憫和慈愛中。或者我們的力量薄弱。「在人或有不能,在神凡事都能。」

2010年5月29日 星期六

2010年五月第五週

  一個好的教會需要弟兄姊妹參與。這不單談及肢體們參與事奉的問題。弟兄姊妹參與一個教會,也絕不單是說準時參與崇拜和如何建立崇拜氣氛這麼簡單。教會是一個宣教群體、傳福音的群體,這是教會存在的其中一個主要目的。這不是一個關於「人數」或「教會有多大」的問題。
  耶穌明確的要求教會中每一個信徒要建立門徒(太廿八18-20),所以建立門徒的步驟是:
  1. 讓未信的人接受耶穌作救主,得著救恩--這是傳福音;
  2. 讓信主的人在教會的團契中學習作門徒--這是深化福音。
  在傳福音方面,我們不是要傳一些「罐頭福音信息」。福音所以感動人,不單因為耶穌在歷史上為世人所做過的事;而是我們生命中對祂的經歷。福音的客觀內容很重要,但我們生命中的經歷才能讓人感到神是又真又活。這就是我們在小組中推動講見證、在崇拜中讓弟兄姊妹講見證的理由--好讓我們有更多屬於自己教會的見證,讓我們可以傳揚「我們的主」。我們深切渴望大家能分享「一人一週一見證」,豐富我們教會每一個人傳福音的資源。這是其中一種重要的教會參與。
  傳福音之所以容易,是因為我們有生活的見證。傳福音是容易的。
  其實,基督徒在生活上經歷神,以致有生活見證,全是因為他們落實行出真理的生活。所有對神的經歷都是對真理堅持的結果。見證其實鼓勵著其他還沒有經歷神的人一同堅持見證者堅持的真理,這是一種邀請,也是一種群體中彼此的守望和激勵。說實在的,有時作門徒不單只能有師徒二人,師兄弟的關係也是重要的。教會團契也是如此。在其他信徒身上發生的經歷和見證,成為我們了解神的心意、進一步活出福音的解釋和提示。
  我們會繼續鼓勵見證神,成為我們教會的氣氛,我也希望大家能在多講見證這件事情上,更多參與教會。

2010年5月22日 星期六

2010年五月第四週

週一到週三在台北拜訪了朱植森牧師的真道教會和中國神召會台灣區會(即台灣神召會總會)。這是我第一次到台灣,但是收獲真的很豐富。此行除了推廣羡智領袖學院外,也是一次台灣第一屆五旬宗大會一次會前會面。

但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星期二晚上,我被邀請到一所原住民教會講道。台灣原住民不是每一個都是張惠妹。原來台灣原住民在社會上需要掙扎求存。很多是生活在低下層之中。當天早上在會議中我認識了這教會的主任牧師--顏金龍牧師。我對他的印象是很謙和的人,後來他的太太也來到我們中間參加會議,是一位日本到台灣的宣教士丸山陽子。她也與她丈夫的性情相近。對我來說,在當時他們沒有任何的特點。但卻感到與他們相處很舒服。

晚上顏牧師夫婦與我們晚飯的時候,他講到自己教會的服事,真正感動著我們的心。他提及當他讀到早期五旬節先賢薛惠霖(William Seymour)的生平,在亞蘇撒街復興還未爆發前,因種族隔離政策,要在課室窗外接受神學訓練,他說他感同身受。因為他是原住民,在他年輕時的台灣,他也有同樣的遭遇。所以他立志要幫助原住民脫離他們的困境。席間我們才知道他被稱為「酒店牧師」。酒店在台灣原來就是喝酒的地方和色情場所。他竟然能告訴我們,在他教會附近有422所這樣的酒店,他是一一到過!並且現在十多年走過,已經成功使當地一些本來失喪的原住民成為愛主的信徒,和他一同並肩作戰。現在每日在不同的酒店,從傍晚六時到八時,都有崇拜時間!哈利路亞!當天晚上我講道後,聖靈在他們當中大大運行,也一直醫治他們教會中破碎的生命。感到能與他們同工,是我們很大的榮幸。

區可茵博士提出要研究這教會(神愛教會)。因為現在除了所謂「全球南方」(Global South)的五旬宗教會外,很多五旬宗教會已經變得越來越中產,而失去了早期五旬宗教會在基層中的服事能力。我同意她的看法,也會支持她的研究。對我來說,教會改變是很正常的,但在改變中,我們也應保留一些良好的傳統。當然,或許我們教會不能像顏牧師教會一樣如此服事,但對靈魂的愛,也應在我們內裡爆炸。或者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接觸不同的階層,就讓我們一同委身在神對我們身邊人的愛,和他們對福音的需要上。

如果大家想對產牧師夫婦的事奉有更多一點的認識,可參看:http://www.youtube.com/watch?v=FVkBKPr_MjY&feature=player_embedded

2010年5月15日 星期六

2010年5月第三週

請大家今日履行公民責任。

基督徒履行公民責任,比世界的人有更高的要求。我們的選票、投票的意向固然能影響我們的社會,但基督徒的禱告更能改變肉眼不能看見的事。保羅教導提摩太:「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的度日。這是好的,在神我們救主面前可蒙悅納。」(提前二1-3)

有一位基督徒的前立法會議員,在2005年就政制發展投票前席向很多教牧說了一件事,到現在我都沒有忘記。「教會能為社會做到的是促進民主的精神。」民主社會需要社會各持份者學習彼此尊重、明辨事非、巿民能高瞻遠矚。這些事情固然要透過外在教育,但也同樣是每一個人思想和內在生命成熟的標誌。故此,民主政治不單是每一個巿民的權利,也是每一個巿民的責任:表示你所信任的、委任你所信任的、讓他們傳達你所信任的、也要接受他們不能完全代表你所信任的--就算他們是你透過禱告辨別、用選票選出的任何個人,但你仍然以你的禱告記念他們,在禱告中監察並以禱告的態度來表示你的期望。

相比現代,耶穌、門徒和保羅所面對政治處境要比我們惡劣得多。他們要挑戰和反抗的也理應比我們更多--藉著宗教之名進行的話,會更加順利。但耶穌指出「祂的國不屬這世界」(約十八36),祂要改變的,也不止於世界的現況。唯有人願意改變,祂的治權才能出現在人的當中。故此,「潔淨聖殿」並不是耶穌常用的模式。切實使人在生活中經歷神的恩典並由之改變,反而是耶穌的策略。這也是基督徒生活在世的責任。

請大家履行基督徒的公民責任。

2010年5月8日 星期六

2010年五月第二週(母親節)

首先感謝楊梁梅莊師母今天來到我們當中證道。記憶中這是第一次在母親節中邀請一位「母親」證道。很高興我的媽媽會來分享一位基督徒母親的生活和生命,相信她一定會大各位基督徒母親帶來很大的祝福。

今年教會沒有特別辦母親節或父親節的聚會,相反母親節和父親節的中間,就是五月第四週辦了一個「雙親節」的特別聚會,那天除了一些小朋友的表演外,還有特別的聚餐。我們希望弟兄姊妹能邀請你的父母參加當天的聚會,讓教會協助你帶領父母認識真神,領受耶穌基督的救恩。

我們也希望大家預留七月一日及七月廿五至廿七日兩段時間。前者是幾間友好教會一同合辦的「聖靈營」,在七.一假期整天舉行。當中除了有講解聖靈充滿信仰環節,為大家追求聖靈充滿外,更特別請得新加坡神召總會華語部總監陳鸞卿牧師作大會講員,她在輔導和內在醫治等領域都有很傑出的事奉。在工作坊的環節,除了有陳牧師主持輔導專題外,更有陳智聰牧師主講釋放事工,楊詠恩牧師主講如何主何小組敬拜等專題。為了推動大家參與,教會將會租專車接送大家到神召會西環堂參與當天的聚會。

七月廿五至廿七日(星期日至二)是教會辦的第一屆夏令營。我們希望透過幾天共生活的時間,加強大家的團契,讓大家有更多一起禱告、敬拜、共同交往的時間。我們現邀得馬來西亞的卓秀蘭牧師作講員,她現在修讀她的教牧學博士主修輔導,她也是一位很有推動力的講員。

這些活動都是希望大家能在主裡有更大的進步:更愛耶穌、更彼此相愛。希望大家踴躍參加。你們的成長,是我們的喜樂。

2010年5月1日 星期六

2010年5月第一週

過去的十天在澳洲的墨爾本帶領營會和復興聚會。今次主要受到當地宣道會基督堂戴慶祥牧師再次邀請,為他們教會十一週年堂慶的營會作專題講員,也順道接受當地約明教會蔡坤助牧師的邀請為他們主領兩晚的特別復興聚會。(後來多加了兩場為教牧和同工的座談會。)

當地華人教會普遍對聖靈工作抱著懷疑的態度。但基督堂的弟兄姊妹去年經歷過聖靈的大能,當然也經歷聖靈更新後的成長和一些問題,他們對再次領受聖靈的工作和更深入的教導抱著極大的渴求。事實上,當他們教會和戴牧師委身在復興的浪潮中,也面對不少的壓力。但神是信實的,當他們懷著渴求的心,聖靈奇妙的同在令他們進入了受感說話的服事當中,而且也有不少年輕的弟兄姊妹,滿懷信心進入代求的服事。四天的營會結束後,雖然他們很多人也不太懂得普通話,但卻主動出席約明教會的聚會,成為我很好的幫助,在此真的要為他們的愛心獻上感謝。

約明教會的服事更令我今次有「超額完成」的感覺。第一天晚上的聚會,除了向會眾分享「重生的真義--為要進入天國」的真理外,聖靈給與我的先知性服事也越發成熟。很多人的需要和心裡的問題被點明,在知識言語下,很多疾病得著醫治。第二晚的聚會,大概九成的信徒倒在聖靈的大能下,對他們來說,這是新穌的經歷。信徒傳福音的心志也大大加增。第三天兩場的教牧特會,我也透過講解禱告的方言說明了信心與順服的真理。而南澳阿德雷德的華人教會,也要求明年幫助他們經歷聖靈的大能。

今次最大的感受是,我好像使徒行傳十九章的保羅一樣,下到以弗所,那裡有愛主的信徒,卻對聖靈沒有深刻的概念。約明教會的兄姊很多都是信主幾個月,也有一些是比較長時間的,他們樂於傳揚福音,教會在五年間增長到二百人。(南澳的教會也在兩個月間增長到九十人!)在那裡,在神的恩典下我有機會向他們分享聖靈工作的真理。我看到過去十多年神使我們經歷復興的計劃,一步一步的成就,真的榮耀歸神。請持續為墨爾本的這兩間教會禱告,他們將會面對很多的困難和逼迫。雖然聖靈大能的工作,但一些硬心的、觀望的也開始向他們施以壓力,甚至有弟兄姊妹被其他的信徒家人阻止參加聚會。這也應驗了我出發赴澳前請大家代禱時的擔心──一些保守的勢力要攔阻神奇妙的工作。但正如有人說:「真的假不了,真的假不了。」我的禱告是,神奇妙大能的工作,真實地更新信徒的生命,興起教會,好讓人因果子而認出樹的好本質。願神得著榮耀,願祂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阿們。

2010年4月24日 星期六

2010年四月第四週

近日我重新閱讀五旬宗神學家沃弗(Miroslav Volf)的大作《擁抱神學》。其中一段引用尼采的話,很值得我們反省:

「...十架酷刑乃是一種出自『公義好人』的行為,絕非出自我們以為的惡人。這些『公義好人』無法了解耶穌,因為他們的心靈被『囚禁在他們無虧的良心』裡,而且,他們把他釘十字架,係因為耶穌拒絕他們的是非觀,這被他們視為是邪惡之舉...」

有時候我們因自以為義,而不能聆聽他者的聲音,排斥就會以不同的形態出現,甚至是要至他者於死地。排斥令我們只懂站在所謂的道德高地去批判別人的所謂不是,但同時使我們不能夠嘗試站在他者的角度理解事情,而且也使我們只懂聆聽合心意的話。因為我們早以把那些被我們排斥的他者妖魔化,好讓合理化自己的惡行。

基督教雖然也是一個重視道德的信仰,但我們所重視的道德,仍是一種對耶穌基督的效法,而不是以道德誡條去束縛他人。當我們口講道德卻沒有愛,那些話就成了最傷人的利器。正如尼采所講:「世界一切誹謗當中,要以出自好人之口的,傷人最深...」。當我們被囚禁在那自以為的「無虧良心」當中,而不能夠聆聽他者的聲音時,我們就墮入排斥他人這種罪惡之中,因此也永不能行出沃弗所言的「擁抱」。因為「擁抱」與排斥相反,它是開放自己的生命,容讓他者成為自己的一部份。這種對他者的接納就是「擁抱」所要求的愛。就正如三一真神藉著聖子的犧牲和聖靈的邀請,好讓我們進入祂那豐盛的生命。基督徒,在你生命中誰是他者呢?誰是你最看不順眼,心想除之而後快的呢?耶穌基督教導我們要愛你的仇敵,為逼迫你的人禱告,正正就是這種「擁抱」的實踐。同時間也挑戰著我們常常出現的那個自以為義的心。

2010年4月17日 星期六

2010年四月第三週

本週青海7.1級地震。這是2010年短短四個月的第七次地震。
聖經告訴我們,這是耶穌回來的先兆。馬太福音廿四3-8節說:「耶穌在橄欖山上坐著、門徒暗暗的來說、請告訴我們、甚麼時候有這些事.你降臨和世界的末了、有甚麼豫兆呢。耶穌回答說、你們要謹慎、免得有人迷惑你們。因為將來有好些人冒我的名來、說、我是基督、並且要迷惑許多人。你們也要聽見打仗和打仗的風聲、總不要驚慌.因為這些事是必須有的.只是末期還沒有到。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必有饑荒、地震。這都是災難(原義是:產前陣痛)的起頭。」
耶穌很快回來了。耶穌告訴我們這些事,絕不是叫我們要懼怕(因為這些事是必須發生的!),而是要叫我們在謹守中「忍耐到底」,以致得救。(太廿四13)那麼我們當忍耐甚麼?
如果是「產前陣痛」,那麼就必然有產後的快樂。這種盼望叫我們可以忍耐--因福音的緣故被逼迫,甚至互相出賣、彼此憎恨,有假先知出來,而且不法的事增多,使人不敢再真誠的愛和彼此關顧……(太廿四9-13)
為甚麼要忍耐?因為這些事都不是結束。真正的結束是耶穌榮耀的再臨,召集祂所揀選的人。(太廿四31)
當我們談到忍耐,並不是甚麼都不作。忍耐並不是避世。留意廿四42-44清楚的指出:「所以你們要警醒,因為你們不知道你們的主哪一天來到。你們要知道,如果一個家的主人知道賊人甚麼事候來,就會警醒,不讓賊人鑿穿房子。所以你們也要做好準備,因為人子在你們意想不到的時候來到。」(新漢語譯本)「警醒」的意思就是要保持警覺,就是常常在一個禱告的狀態,以致我們能對身邊的事情,和主對我們的心意有敏感的反應--使我們能對祂的再來做好準備。
問題來了:甚麼是做好準備?你準備好沒有?你可能會問:「我當如何準備?」我想,這就是聖經和牧者應該「停口」的時候。這是你在神面前當自己回答的問題:
  1. 我對現在香港的政治前境和政制發展,和當中包含著的社會公義問題,作為一個基督徒,我會怎樣回應?
  2. 對世界的天災人禍,我可以做一些甚麼?我與我的小組可以怎樣回應?
  3. ……
以上的問題,都是我們警醒禱告應該得到一些結果,可以付諸實行。神並不想我們從其他人身上取得一個快捷、不需尋求祂、不需付出代價的答案。你同意嗎?
耶穌回來的日子近了,你當怎樣警醒?

2010年4月10日 星期六

2010年4月第二週

黃約翰牧師的特會在星期一完滿結束。今年我們發現有幾個很有趣的現象,這也是弟兄姊妹告訴我們的(當然我們也同意,並且也有相似觀感)。
今次聚會雖然在三間不同的教會進行,但都有同一的特色,就是外來的參加者較多,他們不單來自不同的宗派,也有相當多還未決志信主的朋友。感謝神,這是我們樂見的;而且在聚會中,也真有不同的新朋友接受耶穌基督成為他們的救主。
另方面,我們看到三間教會各自屬靈氣氛的不同。我相信大家對西環堂的印象一定很深刻,因為大家都知道他們用了很多錢裝修。或者有人會認為,為甚麼用那麼多錢去裝修一個租來的地方?我相信黃牧師他的觀察是對的(因為我與西環堂很多領袖都是一同成長的):他們敢為神冒險而擺上。正如西環堂的領袖對我說:「我們今次是"清袋"了!」這也使他們的教會有更大的委身和歸屬。事實上,當他們這樣付出時,這幾個星期,不斷有對他們教會感興趣的人參加他們的聚會。
最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我們的弟兄姊妹沒有因為到西環路途遙遠而不出席聚會--其中令我最感動的莫如一群青年人。每次到西環的來回路費大概是港幣五十元,對他們來說肯定是沉重的負擔,但他們為尋求神而付出代價。當我看見他們時,我知道有一群願意為神付出代價的人,我們的教會是有盼望的。
真的,如果我們不願意付出代價,將不會有任何的收成。基督徒的生命本身就是付代價的生命,正如基督為我們的救贖付出沉重的代價。所以,不願付代價使我們遠離了基督的心。付代價的生命證明基督活在我們裡面。如果要我們的教會和個人的屬靈生命有長足的進步和成長,我的禱告是:我們是付代價的教會。

2010年3月26日 星期五

2010年三月第四週

最近一直為香港教會整體的屬靈氣氛禱告。

由於我有很多機會與其他教會的弟兄姊妹接觸,也在每週主領復興聚會,實在感到現在香港教會的屬靈氣氛大不如前。說實在的,我感到百感交集。一方面,我們教會的屬靈氣氛實在也不太強,但與總體香港教會的屬靈氣氛也差不了太遠;但另一方面,我實在期望我們教會的屬靈氣氛會變得更令神喜悅。

屬靈氣氛的基礎是對耶穌的愛和渴慕。敬拜所以有「味道」是因為對耶穌的愛和渴慕。在聽道中聽到挑戰生命和更新的信息,是因為對耶穌的愛和渴慕。

所以當我們對耶穌的愛和渴慕被其他東西取代或阻塞,那麼我們的屬靈氣氛就必然轉弱,我們的屬靈生命就開始與教會和神自己抽離。

有一位牧師曾教導我怎樣閱讀人的心。他說,如果一個人要離開神和教會,他的第一步就是在崇拜中失去投入感(這不是指投入教會的生活,而是在敬拜中面見神)。第二步就是減少甚至撤離奉獻。當你看見你的奉獻日漸失去熱誠,最後一步就必然是遠離神和教會。在人的角度看來,離開教會只是離開一個「地點」,但不幸地,很多人離開了教會,就變成離開上帝。

我不是說要怎樣鼓勵奉獻。正如我曾說過,沒有愛的奉獻,就會成為一種在教會中的消費。會眾不再是敬拜者,而是消費者,跟著就會有「顧客永遠是對的」的想法。我要鼓勵的,是對耶穌的愛和渴慕。

對你來說,你會怎樣愛和渴慕耶穌?

啟二2-5: 我知道你的行為、勞碌、忍耐,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惡人。你也曾試驗那自稱為使徒卻不是使徒的,看出他們是假的來。你也能忍耐,曾為我的名勞苦,並不乏倦。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  所以,應當回想你是從那裡墜落的,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裡,把你的燈臺從原處挪去。

2010年3月20日 星期六

2010年三月第三週

剛過去一星期到國內某地教會服事,感受良多。作為一個「城巿人」,突然要過著幾天「鄉下」生活,最初實在感到苦不堪言。也實在感謝大家代禱,叫我那幾天的服事能在各樣的不適應下順利完成。

就在完成最後一場教導的一天,那天聖靈大大運行,會眾們有著對神更新的經歷。之後他們唱了一首關於「神的僕人」的詩歌,歡送我和鍾復安牧師。我雖然沒有完全聽得懂他們唱甚麼,但這首歌是他們多年為來到他們當中的神的僕人所唱的歌。那時我很感動。我竟然有幸與多年以來,忘卻自己安全,為他們教會帶來福音真道和各樣教導的神的僕人並列。我突然發覺那幾天的「犧牲」實在不算甚麼,而且也真有價值。我突然感到,這麼多年的服事,很多時習慣了被稱為「牧師」、「老師」、「傳道」之類的職稱,也追求盡量的稱職,但卻慢慢忘卻了事奉的本質是「神的僕人」。

以斯拉告訴我們,我們需要自我肯定作為神的僕人的身份,才能在各樣生活和事奉的困難中找到繼續委身的理由。(拉五)這段聖經也是「神的僕人」這四個字,第一次在聖經中出現。我看到神透過聖經期望我們要先自我肯定作為神的僕人的身份,才能讓人看到這身份的能力和重要性。

但以理三個朋友: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他們因為「不遵王命,捨去己身,在他們神以外不肯事奉敬拜別神」(但三28)而被逼迫他們的尼布甲尼撒王認出至高神的僕人(但三26),這也使王對神產生了原本不存在的敬拜。

但以理的敵人設計陷害他,但他卻以他的屬靈生命和堅持他的屬靈追求來面對世界的挑戰,面對毒計的陷害。他本可用他的權力抗爭甚至消滅異己,但他卻以「信靠他的神」(但六23)來彰顯他作為永生神的僕人的身份,並由此神蹟性地在獅子的口中得生。

舊約的先知,雖然沒有直接被稱為神的僕人,但卻被稱為「神人」。其實神的僕人何嘗不是神人?他們帶來了神的恩膏和對人的幫助(王上十三6;王下四)。

弟兄姊妹,或者我們很著緊一些世上生活的細節、別人在不同地方對我們不同身份的認同。但我們卻有更根本的身份:對神來說,我們是神的兒女;對人來說,我們是神的僕人。難道這兩個身份還不足使我們愛祂更深嗎?

2010年3月13日 星期六

2010年三月第二週

昨天為三對弟兄姊妹重訂婚盟。整個過程中我腦海中不斷出現「更新」二字。對神整著重訂婚盟更新著我們親愛弟兄姊妹的婚姻。但同樣,神也藉著這次聚會提醒我們,祂也渴望我們有所更新。

我們活在一個屬世的環境中,會變得越來越現實。很多基督徒也認為屬靈和屬世的事不能調和。所以屬靈的事只是發生在星期日早上,或是聚會的時間中;當日常的生活有更大的需要,又或是我們的想法與屬靈的事有所違背時,我們就會傾向選擇屬世的事。這就是我所說的現實。

屬靈的事和屬世的事不能調和是真實的。問題是我們會用屬世的事來主導屬靈的事,還是用屬靈的事和主導屬世的事。我們會用那一個角度成為我們考慮事情的出發點?如果我們習慣用屬世的事來主導屬靈的事的話,我們就需要更新。正如那三對重訂婚盟的肢體在他們的見證中,給我們看到當以神對婚姻旨意的角度來決定他們怎樣看待和處理婚姻,他們的婚姻就被更新進入一個新的向度了。

屬靈的成長需要這種更新來推動。我的禱告是教會不斷經歷這種更新,而且不是主日早上才出現的事情,這種更新決定著我們怎樣處理每一日的生活,面對我們認為不能改變的環境、我們感到失望的事情、我們在神當中的盼望,以致我們屬靈和屬世的生活不會有所分割。

2010年3月6日 星期六

2010年三月第一週

星期四下午,我們親愛的徐sir--徐陸忠弟兄--已經回到天家。

在人情上我們實在捨不得。不過,神的時間是最美善的,祂是滿有恩典的神。從最初醫生判斷徐sir只有數個月的生命,至現在已經一年另兩個月。當那天我在徐sir床邊,心裡響起了保羅的一段說話: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提後四7)

我想借用Michelle寫給我的一段說話彼此安慰:

「徐Sir已去到一個無眼淚;無痛苦;無哭泣;只有喜樂;只有愛;神的同在、神的永恆裏了。那裏才是我們所響往,將來必要到的永遠的家。他只是早我們一點下車而已;將來我們必在終站相見,哈利路亞 !

感謝神這幾個月一直在預備他的心,使他脫離從情慾來的敗壞;便得以與神的性情有份;以至於他能見主面。我們應當靠主將喜樂代替悲傷,靠主渡餘下的日子;更加珍惜、愛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主是我們的力量 ;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患難中隨時的幫助 ! 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定必歡呼!讓我們一同努力,奔走這美好的天國路。」:-o michelle

2010年2月27日 星期六

2010年二月第四週

箴言清楚告訴我們:「沒有異象,民就放肆。」(箴廿九18)大家耳熟能詳。當然大家也知道,「放肆」也可解作滅亡。但「放肆」在中文中也有沒有制約、我行我素的意思。

教會一直以「造就卓越積極天國使命人」作為使命宣言。卓越和積極可以推動使命,但反過來說,使命可使人變得卓越和積極。因為使命也帶來了生命的制約。上週我跟大家大膽分享教會在未來幾年的目標,以致對現時教會生命的要求,我希望能為大家帶來清楚的異象。(如果你不在或沒有參加當日崇拜,請在服務站購回上週講道光碟。)屬靈成長沒有了異象和使命就是空話。

我們需要一些人真正委身,與我們一同把傳福音、小組做得更好。20人(基本)是神給我的看見。我們需要把建立教會的價值觀、倫理、策略、精神、教會的DNA重新的「注射」進這群人中,把我們的教會--不是我們所在的屯富路22號的大廈,而是我們的聚集--建立得更穩健。在政府還未完成新區的策劃以前,我們教會要變得足夠的強大,才能有效地完成福音使命。我們需要這些人以傳福音為「所欠的債」(羅一14)。我們需要這些人珍惜每一個靈魂,所以會盡心牧養他們的小組或他們帶領的信徒,並且會把同樣的DNA放進新信徒的生命之內。我們需要這些人更願意委身和付出,去學習更新的技能,和培育靈命進深。

「沒有異象,民就放肆。」如果你的基督徒生命已經到達「可有可無」的地步,正說明了你缺乏從主而來的異象。但我想鼓勵你,神本來呼召我們成為福音的大使,把福音傳道地極,並且要教導門徒遵行他一切的吩咐。(太廿八19)我渴望你將來得到天上的賞賜,而不是因為空手回天家,以致你在天家中空無一物。請把神給我們的異象成為你生命的異象,讓你生命真實成長。

2010年2月19日 星期五

2010年二月第三週

上週講道

新年伊始,我們理當新年新願望。但就如鍾樹森牧師常常慨嘆,立志人多,有成就者少。那麼我們應當怎樣在新年向立祈求,立志成就願望?

從歷代志下一章1-13節,我們看到所羅門在國位堅固,建立聖殿前,他在夢中向神的祈求--這樣的祈求使他活在成功當中。他祈求的方式值得我們學習:

要明白自己崗位責任。所羅門很明白他作王就需要常作判斷,這是他所身處崗位要求的責任。所以他祈求神賜祂判斷國民的能力。(代下二10)有時我們身在崗位中,很容易會因崗位的方便而追求自己期望得到的事情。(代下二11)我們喜歡權利,卻不喜歡責任,因此我們忘記了神放我們在那崗位的旨意和願望。主禱文教導我們要求神的國降臨和祂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這是所羅門很好的示範。也正如耶穌的教導,神早已知道我們所需要的(太六8),所以我們理應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神就要加給我們。(太六33)果然,神因為所羅門祈求正確,就加給他沒有祈求的東西。我們在生活、工作、事奉當中處於甚麼崗位,以致我們要祈求甚麼樣的成功呢?

進深研究自己的崗位所需的恩賜,以致我們的祈求準確。這是上一點的延伸。神不單要求責任,祂的恩典是提供能能和恩賜使我們完成責任。不理解自己崗位的人,永遠不能準確祈求需用的恩賜。林前十四1要求我們要切慕屬靈的恩賜。

遇有機會,立即在崗位上實踐所需的恩賜。王上三16-28記載了所羅門得著智慧後的一次斷案。說實在的,這種程度的案件不應是所羅門作為君王所應處理的。但我看到一件事,這次判案突顯了所羅門充份應用了所得的恩賜。有時我們要尋找機會來實現我們的恩賜。這使我們變得主動、變得細心、變得精益求精。這樣的人為甚麼不會成功呢?

神的期望是我們這群人反映祂的榮耀,也得勝並且得勝有餘。新年新願望,你求得正確嗎?

2010年2月13日 星期六

2010年二月第二週(農曆年初一)

新年快樂!

最近幾年好像都有不下於一次的年初一與主日重叠的日子。今年更特別,五十多年才有一次年初一與情人節的重叠,今年竟發生了。

華人的新年對我們來說有特殊的意義。就算過了新曆新年,我們都會在農曆新年經歷另一個「新」的一年,而這個「新年」對我們來說是更為真實的、更像一個新的開始。這對我們華人基督徒是堯有意義的--我們更能明白神常新的恩典。正因為我們在神這常新的恩典中,我們才有各樣新的可能。

基督徒是積極的,卻並不因為甚麼「外圍環境」、「外圍因素」而影響我們的積極性和樂觀。我們積極和樂觀的原因是因為神的恩典是常新的。正如我上週的講道談到,我們可以努力,和我們的努力有成果,是因為我們在神的恩典上努力;否則我們的努力就會沒有根基。

正因為我們明白需要這恩典,我們也相信神是賜恩者,我們才能真正的謙卑,我們才能真實地受教、我們才會在寧謐中尋求聖靈微小的聲音,我們的屬靈生命才會有所成長。

祝大家在神常新的恩典每日長進。

2010年2月6日 星期六

2010年二月第一週

上週講道(續)

神注重神人關係的平衡。為甚麼神要求我們要拆去大家中間的牆壁?(弗二18)因為基督成為我們的和睦:我們與神的和睦,我們與人的和睦。故此,神並不期望我們只注重與祂的關係(否則我們會變成「神婆」),神並不叫我們注重自我的成全(否則我們會目中無神和目中無人,表現出來的就是以禁慾作為驕傲或以縱慾作為滿足),神也不叫我們只注重他人的感受(否則我們會變成奴隸獸)。基督是我們的和睦就使我們重視「神-我-他人」三者關係的平衡。

因此,在神的眼光中,不單我們個人的身體成為神的殿,雖然林前六18-20有這樣提及,

林前六18-20: 你們要逃避淫行。人所犯的,無論什麼罪,都在身子以外,惟有行淫的,是得罪自己的身子。  豈不知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嗎?這聖靈是從神而來,住在你們裡頭的;並且你們不是自己的人;  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神。

但聖經更重視我們彼此影響和彼此建立,就像保羅在林前三16-17和林後六16都沒有說我們個人是神的殿。我們作為教會的整體才是聖靈的殿。

    1. 林前三16-17:豈不知你們是神的殿,神的靈住在你們裡頭嗎?若有人毀壞神的殿,神必要毀壞那人;因為神的殿是聖的,這殿就是你們。
    2. 林後六16:神的殿和偶像有什麼相同呢?因為我們是永生神的殿,就如神曾說:我要在他們中間居住,在他們中間來往(運行);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

福音對人的影響是因為神的聖靈在我們當中運行而有的。在面對人的需要中,運作恩賜也是聖靈在我們當中的運行而有的。由此,教會才能在愛中運作從神而來的大能,傳天國的福音、醫治有病的和趕出污鬼。由此我們才能藉聖靈成為活石,並在祂的連合中成為真實的靈宮,而不單是一塊獨立、與人無關的石頭。

2010年1月29日 星期五

2010年一月第五週

實在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明星。「因為我們成了一臺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林前四9)
最近有司事員反映,很多弟兄姊妹不想坐在禮堂前方部份,因為「怕入鏡」。我們已經跟拍攝組和字幕組討論,可否敬拜期間不拍攝大家的「敬拜樣」。
我跟他們商討,並不因為我同意。我實在感到拍下大家的敬拜,對教會來說是很重要的傳福音活動。記得當程添昇傳道初來我們教會,我要求他做好教會的影音事工時,他定下了一個異象:「我要拍攝有神同在的聚會。」我十分同意。
新來的朋友,透過我們的錄影來認識神的朋友,他們對我們教會最感興趣的,會是那一個環節呢?
牧師的講道很重要。但信仰不單是理性的問題。我相信很多人來,本來是希望聽道的,但因為在敬拜中--在我們的敬拜中、我們如何敬拜中、我們的表現上,發現到神的真實,所以他們能有一個更開放的心讓聖靈透過崇拜中每一個環節向他們說話。事實上,就有一些購買我們崇拜光碟的人要求我們把敬拜內容放在光碟中。上主日就是其中最好的例子。當我們敬拜進入神的同在時,那種平安超過任何人的言語所能形容,人就在那時打開心門,接受耶穌基督成為他們的救主。
有時我們真的不太喜歡人怎樣看著我們。我們或者喜歡在偶遇新聞報道員時,在後面作「V」型手勢「博上鏡」;但當我們自己成為了主角(或配角,因為耶穌基督才是主角),我們就好像不太習慣。我們未至於會用崇拜週刊「掩面」,但我們開始逃避坐某一些位置。其實,我們有否想迥,我們做任何事情時(包括崇拜的坐位、敬拜的投入),都在影響著福音的真實怎樣在每一個人的生命中生效?如果我們不想入鏡,理由是不想讓人看見我怎樣敬拜,你可能是,一)沒有受過教導(所以請注意今日牧師的話);二)自私,我不理會其他人會否因我尋求神而被鼓勵(請認罪悔改);三)其他原因……。但請留意,如果我們不肴望成為「一臺戲」、「世上的燈」,我們的基督徒生命也會慢慢萎縮。你看見那些熱心的人是越坐越前的嗎?
我是否應該繼續請影音組和字幕組改變敬拜時的拍攝安排呢?

2010年1月21日 星期四

2010年一月第四週

如果教會沒有人投入事奉,教會絕對不能體現恩賜互補、彼此相愛、信徒皆祭司的真理。然而,當我們要體現這些真理時,我們也要在主裡合宜地善待和尊重事奉的肢體--「彼此」相愛,好讓事奉者也能因此得著建立,讓他們透過事奉能更投入肢體間緊密的關係。

感謝神,一月份開始教會因蔡文龍弟兄和陳惠芬姊妹願意委身的緣故,開始了「早餐事工」。這不是一個容易的事奉,比起很多事奉,這事工需要投入的人力和技術是更多的。我們也感謝弟兄和姊妹,他邀請了他們的「伙記」、「同工」一同「無償地」參與了他們的事奉(這事奉沒有人收取甚麼報酬),因為他們期望透過這些「事奉」,能讓他們一同來到教會經歷神和認識耶穌基督。因此,當我們接受別人的服事時,我們也需要學會彼此相愛,善待和尊重他們對我們的服事,否則我們基督徒的壞見證會叫人跌倒。

作為牧師,需更清楚地說明早餐事工的目的,並且也提出幾點建議。如果大家不介意的話,請看我這幾點建議是基於聖經原則的教導,並且切實執行。

  1. 早餐事工的最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大家能醫肚,而是讓大家可以有一個舒適的平台與弟兄姊妹交誼和接待新朋友。所以,或許大家需要「等待」早餐,請不要用在茶餐廳吃早餐一樣,付了錢可以很多要求,甚至「催單」、「插單」。就算當天你要有其他服事,你也沒有特權插單。請明白:我作為牧師,我也是耐心等候,並且把握時間與弟兄姊妹交誼。如果你要先吃而準時參與服事,那麼就早一點回來,弟兄姊妹在8:30分已經開始預備早餐。如果你在等待早餐,請善用時間建立團契和與新朋友打開話盒子,甚至傳講福音。讓你的咀唇用在榮神益人的事情上。讓我們在信徒和新朋友面前,保持我們基督徒的見證,而不是用我們日常的、世界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在教會生活。當然我更希望大家把這種教會的生活方式,帶進你的世界中。
  2. 請大家用自助的方式來取早餐和處理餐後的餐具。現在我們會安排不同的盆給大家把用後的餐具分類。(如果你不知道怎樣處理麪湯,那麼請你把它全喝下吧!上星期,我就是這樣做。耶穌說:「學生不能高過先生。」大家也可以這樣理解。)我們也希望有不同的弟兄姊妹在不同的週次清洗餐具。因為或許我們不能幫助蔡弟兄他們料理一流的早餐,但我們可以分擔他們的重擔:清潔餐具。

請不要介意我這樣嚴肅和嚴厲地說這件事。因為我希望我們真的能在主裡成長,有合宜的基督徒表現--因為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待人處事的外觀發自內心的生命狀態。如果今年我們的主題是:「作活石、建靈宮,成為建立生命的教會。」那麼我們就先去造就那些服事我們的人的生命。這同樣也使我們會跟司事員合作,我們會樂意坐在他們安排我們的坐位上,讓崇拜有更好的氣氛,和不會讓遲到的肢體因要坐在人群中的(大家都不想坐的)座位,因此影響其他肢體自由敬拜。這也是我們對司事員事奉的支持、尊重和善待。

今日我們可能很多人對社會上很多狀況不太滿意,但作為基督徒的我們,會否先讓神改變我們的生命,讓我們更有品格,反映祂的榮耀?

最後,我也希望重申我們教會的一個文化:「好事向橫散,疑問/壞事向上彈。」任何有益於生命成長的,我們好事傳千里。但對於群體生活中不明白的事情,或有其他意見的事情,甚或是批評,我相信弟兄姊妹都是以希望教會成長和做得更好的心態來訴說,所以如果我們「向橫」說的時候,可能加深了誤會,也打擊了弟兄姊妹的信心--耶穌也說,不要叫弟兄中任何人絆倒,否則那人要負很重的屬靈責任。(太十八6-7)所以,我們歡迎大家如有任何疑問、意見或批評,直接與你的直屬組長或教牧同工反映,不要私下議論。我們重視大家對教會的看法,真正關懷教會的意見理應被重視和接納。因為我們真想為大家、並且與大家一同建立更健康、更有基督生命和氣質的教會。

2010年1月15日 星期五

2010年一月第三週

其實基督教的信仰一點也不複雜。那些看起來好像歷史悠久的教義,不同的宗派傳統及信仰,都不會叫基督教太過複雜。神學思考複雜嗎?基督徒的道德判斷複雜嗎?支持高鐵?反對高鐵?支持政改?反對政改?基督徒很難決定嗎?

本星期海地發生了一場二百四十年來當地最大的地震,保守估計死傷到十萬人,更嚴重的可能達到五十萬之眾。當我看著電視畫面時,我相信那個憐憫的神的聖靈抓著我的心。但同一時間,美國一個有靈恩背景的傳道人,他也曾經參選總統的那位Pat Robertson,他揚言海地的地震是神的懲罰,因為海地在獨立時就與魔鬼立約。基督徒是否這樣說話的呢?當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時,祂在痛苦中為拈鬮分祂衣服的兵丁禱告:「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廿三34)耶穌對得罪祂的人尚且這樣禱告,難道世人在蒙昧無知的時候所作的事情,神會計較嗎?(徒十七30)

你的立場有神的愛嗎?你的立場有對人的憐憫嗎?你的立場相信神在掌管萬有嗎?你的立場會相信神在掌管人心嗎?有些時候我們真的看見魔鬼在一些人心中工作,並且他們自願成為魔鬼的差役。但肯定的有時有些人和事是給我們「妖魔化」了。當我們看見前者時,基督徒責無旁貸,在禱告、在公義的行動上要為鹽為光。但「妖魔化」別人,卻肯定不是基督的心腸。今日我們的社會以漫罵、抹黑,卻並不基於事實和真理判斷事情,這已不再是政治上的角力的問題,這甚至成為我們的傳媒的手段,我們日常生活生存的技藝。基督的信仰在面對這些環境時,好像軟弱無力,我們好像不能對應這日益複雜的社會。

但有時在複雜的事情和關係中,最簡單(不是簡化)、最基本的,可能就是最有能力的。

「 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  其次就是說:『要愛人如己。』再沒有比這兩條誡命更大的了。」 (可十二30-31)

2010年1月9日 星期六

2010年一月第二週

本週香港討論最烈的話題,我相信並不是支持或反對高鐵,而是究竟「80後」是甚麼?幹甚麼?對香港的影響是甚麼?

在我們的教會中也有很多80後的弟兄姊妹,他們的形態也不像一些人對80後的描述。我相信在現實來說,大部份的家長並不喜歡自己的子女是傳媒所定義的80後的其中一份子。可能站在一個社會抗爭的角度來看,這群人成為了一種標記,或指出對社會批判的全理性。父母的不喜歡,不是一個政治的問題,卻是一個實質的關係的問題。就像昨天,一位知名的80後就因襲警而高調被捕,這似乎並不是愛她的人所樂見的事情。事實上,近期對政制發展的其中一項對大學生的民調,發覺80後大學生對政制改革的意見與主流民意是相附的。80後並不真的是一面倒的激進與反動。

80後的社會現象究竟對我們年輕基督徒有何影響?有幾點我願意勉勵年青基督徒。

  1. 個人與神的關係和對神話語的掌握,這使我們有足夠的辨別能力。這不單是對屬靈的事,也是我們日常生活必須的能力。這也使我們有足夠的品格來面對可能的衝突。
  2. 與弟兄姊妹緊密的團契,使我們能「彼此勸勉、激發愛心、勉勵行善」。如果你不選擇與在崇拜中一同經歷神的人團契的話,我們就失去了弟兄姊妹在禱告中的支援和與你一同辦別的機會。
  3. 火熱傳福音,使我們的生命有正確的優次和焦點。甚麼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呢?當然社會事務是重要的,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我們身邊的人是否已經得救呢?當我們傳福音過後,他們的生命是否被建立起來呢?你有沒有讓他與你一樣,有一樣的基督徒辦別能力呢?還是只是與舊有生命一樣的價值觀呢?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五17)「80後」不是基督徒的議題。新造的人才是。

2010年1月2日 星期六

2010年1月第一週

新年快樂!今日也是我們七週年的堂慶,在此祝願弟兄姊妹在新的一年更蒙主恩,靈力充沛。

今年教會的主題是:「做活石,建靈宮,成為建立生命的教會。」2009年教會有輕微增長,但在聖經中給我們看到一件事:如果聖靈已經加給我們能力(原文「爆炸的能力」),那麼我們的增長理應也可以是爆炸的。我相信在未來的一年,我們肯定可以朝著這目標進發。在對內方面,請緊記:在六月卅日前,我們每一個人落實「一領一」行動,那麼我們在那日子前教會便可以增長到最少250人。

聖經沒有單單吩咐我們令教會增長。(增長也是神的恩典!)更重要的,我們要讓每一位來到教會的弟兄姊妹成為「門徒」。成為門徒的意思就是「有耶穌基督的價值觀和行事為人的方式」。我們期望你帶來教會的朋友,能在你的幫助下完成三件事:一)你帶領他完成《天國移民課程》;二)陪伴他定期參與教會聚會;三)他能在你的小組內成長。請記好,聖經沒有吩咐牧師傳道叫人成為門徒,聖經卻吩咐我們每一個門徒要訓練人成為門徒。(太廿八19-20)

教會與其他教會建立了羡智領袖學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為了能讓不同牧長更好配合,進行一些更進深的門徒訓練。我衷心期望教會的領袖每年最少修讀三個課程,一般平信徒也希望你們能提昇自己的基督徒生命和事奉質素。

投入宣教也是我們增長的必須。我事奉這麼多年有一個經驗的總結:單單看著自己教會需要的教牧,永遠不會令教會變大變強。宣教是耶穌的心意(徒一8),也是耶穌給我們能力的原因。我相信今年不單會繼續河源的宣教,廣西或四川的宣教機會仍在等待著我們。請預備你的心和假期,擴展你和教會的疆界。

「做活石」最重要的部份在於那個「活」字。唯有活人才能表現神所賜與的能力。我相信當弟兄姊妹行道,神必然大大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