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4月5日瀏覽人數

2010年12月11日 星期六

2010年十二月第二週

教會發展有兩個方向。一方面是擴大,另一方面是擴展。特別在今日香港,很多教會都對教會擴大(或用一個較為屬靈的字眼:「教會增長」)都趨之若鶩。但現實是香港地少人多,寸土尺金,就算你能花得起錢,也不一定能讓你找到合適的建築硬件或地點。所以,如果經濟尚可,又有合適地點--即是有該地點有清晰的服事對像,並且符合該教會的異像和使命的,也應求主賜下信心,進入應許之地。當然地點只是其中一種考慮,教會內部組織,另如小組和團契的強化程度,也會成為增長的關鍵。
擴展是過去很多香港教會考慮的增長方式,這就是開荒和植堂。開荒就是使徒式的工作,在一個沒有甚麼信徒的地點,傳揚福音,開植新的教會。這是很艱苦的使命,「從無到有」的過程。當初我們教會在2003年一月第一主日便是只有十人開始,到今日大概一百八十多人聚會,期間經歷八年時間。開荒早期或者需要一群生命成熟的同工開始,因為開荒遭遇的屬靈困難鉅大,需要有強壯的靈命扺擋仇敵的政擊,否則很容易全軍盡墨。但亦因為使命艱鉅,神通常在這開荒的過程中,常以神蹟奇事協助。
簡單來說,植堂是開展一個新的教會。如果教會植堂的話,有很多考慮。在那個地點?經教會同意,差派甚麼人?差派多少人?差派那一個階層的人?是否有一些兄姊需要轉換工作和居住地點,配合教會的發展?植堂是教會在神的感動中有計劃的擴展。開荒是個人的啟示和異象。與開荒不同,開荒的教會的生命形態會像那個開荒的主事者。但植堂的教會,就被那群被差派的植堂者的生命形態決定。而這種生命形態,與母會的差不多。開荒者通常都希望不把信仰的根基建立在別人的根基上,而植堂差派的主事傳道或牧者,多是比較多經驗的,而母會在背後也有一定的委身和支持。在一般教會來說,通常都是在經濟上支援差派的教會兩年,然後要求他們在經濟上自立,甚至在組織上自主,但與母會保持一定關係。
感謝神,我們教會的牧師傳道,部份牧師傳道有開荒和植堂的心志。這也符合我們教會的異象。教會亦同意在將來盡可能協助他們,讓教會有所增長。作為主任牧師和教會的屬靈家長,我喜歡他們為神的國度充滿熱情,和帶著屬靈的異象。教會也答應,如果在主所感動的時機,教會也會替他們物色適當的協助者,差派他們與我們的同工一同事奉。所以,如果有一天,教會真的有植堂的發展,而又請閣下禱告考慮時,或許這也是神在你生命中清晰的呼召,請好好在禱告中尋求和考慮,迎接挑戰。
無論如何,我們教會是在成長中,所以也會有增長的需要。現在是神開路的時間,也是祂的手在我們教會工作的時間。最近每星期都有大量新朋友參加我們教會,正告訴我們神將我們提升到另一層次。讓我們用感恩的心,面對、思考和迎接這些可能的新挑戰。

2010年12月4日 星期六

2010年十二月第一週

神期望我們不斷成長,滿有基督耶穌的身量。
怎樣衡量我們基督徒生命的成長?按照以上所提聖經的標準,就是你是否越來越像耶穌基督。路二52告訴我們,耶穌基督的「智慧、身量、並神和人喜愛祂的心,都一齊增長。」箴言告訴我們,智慧的開端是敬畏耶和華。敬畏神是敬拜祂的結果:敬拜祂所產敬畏、敬畏產生智慧。這種智慧包含著對祂的信心,因而產生順服;智慧也包含對祂每一個工作的期望,因而產生忍耐和堅忍;智慧也包含愛,故此我們產生憐憫和施捨。在這三者都不能靠已力成就時,我們會產生渴慕和仰慕,並祈求聖靈的加力。這樣的生活方式,很難得不著神和人的喜愛。
當然,有一些人總有不喜愛你的理由,但我們當竭力追求進到完全的地步。如果我們已經心存敬畏,那麼我們就要分辨甚麼人的看法是重要,甚麼人的看法不需過於重視,以致我們被人的判斷捆綁而失去服事和愛主愛人的自由。
故此,我們要肯定一件事:我們的生命必然按階段的成長。如果我們沒有察覺以上的改變,我們就只是一個「基督教徒/宗教徒」而並非「基督徒」--跟隨耶穌的人。
神也在不同的時候、季節(season)來讓我們經歷成長。有時祂要我們有勇氣踏出更大的信心的一步。這可能是超過我們過去經驗的;然而我們生命中對祂的敬畏,使我們勇於跟隨和嘗試。就如耶穌要求彼得走在海上一樣。這肯定需要彼得踏出不可能的、信心的一步。但是耶穌相信彼得可以。耶穌也相信我們可以。因此,教牧同工們也相信我們的教會可以。面向八週年,甚至教會要改名、自立自主,這些都要信心。可能因為我們教會身份的改變,也面對一些場地使用條件的改變,或許我們的經濟負擔也會變重,但我們相信,當我們堅持神的供應,專心做好我們教會傳福音和轉化社群的本份,那麼我們就會在信心中成長。
感謝神相信我們,也幫助我們長成像祂獨生愛子一樣的身量。

2010年十一月第四週

當教會準備踏進八週年,也預備面對改名和成為自主教會的同時,我們也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1)我們知道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祂又使萬物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既是如此,我們宜用感謝的心面對,也相信神完美的計畫,必然對我們有長遠莫大的好處。有感恩的心的人,隨時發現神美妙的工作軌跡,信心因而起越發堅強。因此感謝使我們樂於順服神,而非屈服於環境、時勢與人事。我們的態度因而正確,我們的表現沒有虛假。
2)在感恩中信心堅強,因此我們可預備迎接神跡,突破過去限制我們的領域。信心堅強的意思,就是決定用沒有用過的方法,走沒有走過的路。只要神啟示,無論在人有多大的不可能,我們就走,行在水面上。約書亞領受啟示,吩咐祭司扛著約櫃,走在約旦河中。他並沒有打開約櫃,拿出摩西叫紅海分開的杖,分開約旦河。那只是過去的神跡、過去的成功、過去的經驗、過去的合理。第一次出現的神跡絕對能帶來信仰,但以後我們要求相同的神跡就是宗教。約書亞準備付出極大的代價--萬一失敗?萬一這只是我個人的一廂情願?面對這群曾經帶給摩西無比麻煩的以色列人第二代,他可能也會被他們推翻和傷害。以色列人為了體現神給他們歷代的應許,也要付出極大的代價。今日教會準備進入神給我們的命定中時,作為教會的一份子,你願意付上額外的代價嗎?我和師母準備好了。為了看見神榮耀的工作在我們教會彰顯,我們一家願意付出額外的代價。這就如祭司的腳掌踏進約旦河中的行動,神必然叫河水分開,因為以色列人--神的子民已經行在衪的啟示、吩咐和應許上。神簽發支票給我們,我們拿去兌現,神付款。
3)為了讓人更多認識我們的教會和神,明年我們會更多邀請外來講員主領週間復興或醫治聚會。請讓你身邊的人有更多的機會認識救主。請付出更進一步的代價。

2010年11月19日 星期五

2010年十一月第三週

最近立下心志要每日一blog,為的是要讓一些教會領袖能更學習服事的生命,也能服事一些海外的弟兄姊妹。這blog跟過往《靈食》不同的地方,在於是我事奉生命的分享。我感到需要把我的事奉生命延續,讓有機會與我一同事奉的人能有相近的思念。保羅多次鼓勵我們要「在基督的真道上同歸於一」、「同一的心思、同一的意念」,教會因為「一主、一信、一洗、同一的聖靈」,但當我們再進深一層思想時,甚麼是一信?

保羅曾很豪氣的說;「你們要效法我,好像我效法基督。」這是我多年都不敢大聲說出來的。我的缺點何其多。大家可以效法我一些甚麼?但想深一層,這也是我對自己生命的提醒與挑戰。有時我們不敢叫別人效法自己,乃是為了要讓自己的生命不用被要求得那麼嚴重而已。回想事奉多年,前輩們實在把不少美好的東西放進我的生命中。這些都是我所珍貴的,我也曾為這些價值和觀念--為著那曾一次交託我的真道竭力爭辯過。沒有價值的東西不需堅持。沒有價值的東西也不需流傳。當我很多時閉上眼睛為大家禱告時,我看到是一張一張在主裡榮耀而泛著成功欣喜的臉龐。因為我們忠於所信、活出所信。

教會在等候新一代的領袖。我們所有人都是每一代的過客。教會需要新的一代來承接美好的傳統。最近某美國大型教會申請破產保護令,除了是外圍經濟因素轉差外,也是因為後繼無人所致。如果我們愛我們的教會,我們就應該預備好承接這教會。我相信神已經把一些心志和呼召放在一些人的心裡。我的期望是:我們成為神所喜悅並能服事天國的教會。

如要參與討論,請到我的「非死不可」--Facebook。

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2010年十一月第二週

「從施洗約翰的時候到如今,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太十一12)

有人說如果在中國要成為一個有良心的人,就要有心理準備面對逼迫。最近劉曉波和趙連海的事件,令我們再一次反思這句話的真實意義。我們活在香港,有著對各種自由的保護(雖然也有一些媒體和網絡的群眾濫用了這些保護),使我們更能隨著良心和公義說話,但是我們不一定能體會以上的「中國良心」的說法。感謝神,我們仍然有這自由和機會,所以我們實在也應對是的說是,不的說不。否則我們也是負面地濫用這恩典--這種濫用就是忽略和浪費,在神的眼中看來,也是對祂榮耀的虧缺。

或者以我們現在的能力,不一定能改變甚麼。但不能改變甚麼,也不否定我們能做一點甚麼。耶穌曾經說過,天國好像一粒芥菜種。在開始的時候是微小的,但當它發芽長大,到最後它的葉子可以供雀鳥棲息。(太十三31-32)不要輕看你為天國所做的事情。追求公義是天國的事情、使人歸主讓人跟隨耶穌活在天國的義中,也是天國的事情。義無分大小。如果我們只重大義而忽略小義,我們就是不義。求神憐憫,我們也常活在不義中。

為甚麼會如此?因為我們常認為行義不需要代價。我們不是「說」義,而是「行」義。行義是要代價的,是要用努力進入的。正如大家都知道,努力在原文有「暴力」的意思。但這裡說的暴力,不是指大家應成為暴徒。大家看耶穌一生,並沒有走進暴力抗爭之中。這種暴力的意思,就是我們會為著天國的好處而奮力進行,甚至面對反對和壓逼,都為天國而活。

有一些人生下來是為大義而活的。我想普通的趙連海先生從沒想到在人生的洪流中,成為了一個為大義而活的人。神在人的生命當中有時間。但也有一些人是為小義而活的,當中可能包括你和我。或者到了時間,我們也會為大義而活。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

無論如何,為義而活就要付出代價。那管是大義還是小義。耶穌清楚的提醒我們:「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五10)

如果我們存在的理由是「造就卓越積極的天國使命人」的時候,這也更應是我們的禱告和覺知。

讓我們先從小義開始。請為劉曉波和趙連海和他們的家人代禱。也請從小義開始。讓你身邊的人認識耶穌,一同行義。

2010年10月30日 星期六

2010年10月第五週

最近有某快餐集團表明最低工資實施後,將會調整員工人工,訂明「實質工作時間」及扣減午膳時間。這原全違反訂立最低工資的原意。

我感到我們並不一定要糾纏在最低工資究竟是安全網還是要讓人能讓家的爭論中。這些爭論跟本沒有意義。因為如果我們同意,最低工資設立,是讓工作的人活得更有尊嚴,也是對工作的尊重的話,這就已經是一個實踐指標,人明白那意義,就能分辨運作時的好壞。所以不管最低工時是傳聞的28元或工會要求的33元,這快餐集團的做法都不會得到有良知的人的接納。有社會人士甚至提出要杯葛這集團,可見這集團如何引起公憤。

神尊重工作,神尊重人的努力,神也其望人能在工作過後享受工作的成果。安息日因此設立。工作不單叫人得著生存的權利,從中更叫人能可以貢獻自己,從而透過完成工作,造福別人和完成自己的召命。人並不單是為別人生財的器具。員工為公司製造利潤,與公司為員工提供工作並由此而讓他們得著心靈和物質的滿足(二者同樣重要),是一樣的道理,對等的關係。

這財團的罪是把人「物化」,結果集慣被「物化」的人也集慣「物化」他人。罪是有傳染性的。基督徒在世上為鹽為光,其中一件事就是先要從這「物化他者」的循環中脫離出來,首先靠著主的恩典和能力,停止對他者的「物化」過程--或者別人還在「物化」我們。但我們需要先停止這循環,我們才能有真正的能力和道德力量來對「物化」我們的力量說不,和加以批判。否則這些批判都是蒼白和無力的。

批判是必須的。但批判者需要有從神而來的眼界和心腸。杯葛這集團可能會令它的利潤減少,但也可能影響其中工作的人士。基督徒自可憑著從神而來的領受,表達自己對這些事情的關注。但我們任何的行動也不應取代「為萬人代求」的禱告生活。正如上週提到,當我們要「行公義」,也要「好憐憫」,然而我們需要存謙卑的心與我們的神同行,才能做到公義和憐憫的平衡。

我們可以做的:

  1. 在禱告中祈求神給我們一個公義的社會;
  2. 按著我們對真理的認識,誠實地表達我們對這事件的關注--無論你是杯葛,或是在「幫襯」這店時,對員工加以適當的鼓勵和打氣;
  3. 停止我們對他人的「物化」,也求主赦免我們有意無意的「物化」別人。
  4. 特別為政府訂定最低工時立法禱告,並預備在政策諮詢時表達禱告的領受和對真理的理解,讓政策制訂的過程中,有從神而來的意見提出,和被考慮的可能。

2010年10月23日 星期六

2010年10月第四週

屬於神的人明白神的事。

孟保羅博士在星期五晚上的講座其中提到一件事,令我們很得鼓勵,也清楚地提醒我們,明白神的心意和實行神的心意有多麼的重要。耶穌對門徒說:「聽從你們的就是聽從我;棄絕你們的就是棄絕我;棄絕我的就是棄絕那差我來的。」(路十16)但人為甚麼要聽從我們?如果我們不聽從和實行神的話語,別人在我們身上可以聽到和跟從甚麼?

我們生活的信心源自我們對神話語的信心。否則我們的生活就缺乏核心價值。我們可以照常生活,但卻缺少了基督徒生活(Christian walk)。沒有基督徒的核心價值,我們就會以其他的東西成為我們的核心價值。結果我們的生命就活不出基督徒價值所應產生的果子,因此,我們的生命也帶不出基督徒的影響。

耶穌教導我們,我們不單要廣傳福音,也要使萬民成為祂的門徒。(太廿八19)是「祂的門徒」,不是「我們的門徒」。我們傳遞的是祂的價值,不是我們的價值。故此,當我們看一些教會問題、團契間的問題、弟兄姊妹成長的問題、社關問題、甚或政治的問題,我們是用祂的價值去看,卻不是我們的價值。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真道上同歸於一。

上星期在台灣,有一位傳道人問我,很多時教會中有「藍、綠」的問題,這些問題不但令教會間的關係緊張,甚至也令家庭關係分裂。她問我在這種情況下,應當如何教導。我很誠懇的告訴她,香港也日漸面對這樣的問題,故此我們要作的是說出聖經的教導,個人謙卑的領受,並且是的說是,不是的說不是就是了。(太五37)確保自己是「屬靈人解釋屬靈的事」。(林前二13)至於他們要怎樣領受,就是他們自己在神面前的誠實了。

我真的關心一件事,在我們生命中有沒有值得別人聽從的事呢?如果有的話,那麼這些事的來源是甚麼呢?從神而來,還是從自己的慾望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