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4月5日瀏覽人數

2010年4月24日 星期六

2010年四月第四週

近日我重新閱讀五旬宗神學家沃弗(Miroslav Volf)的大作《擁抱神學》。其中一段引用尼采的話,很值得我們反省:

「...十架酷刑乃是一種出自『公義好人』的行為,絕非出自我們以為的惡人。這些『公義好人』無法了解耶穌,因為他們的心靈被『囚禁在他們無虧的良心』裡,而且,他們把他釘十字架,係因為耶穌拒絕他們的是非觀,這被他們視為是邪惡之舉...」

有時候我們因自以為義,而不能聆聽他者的聲音,排斥就會以不同的形態出現,甚至是要至他者於死地。排斥令我們只懂站在所謂的道德高地去批判別人的所謂不是,但同時使我們不能夠嘗試站在他者的角度理解事情,而且也使我們只懂聆聽合心意的話。因為我們早以把那些被我們排斥的他者妖魔化,好讓合理化自己的惡行。

基督教雖然也是一個重視道德的信仰,但我們所重視的道德,仍是一種對耶穌基督的效法,而不是以道德誡條去束縛他人。當我們口講道德卻沒有愛,那些話就成了最傷人的利器。正如尼采所講:「世界一切誹謗當中,要以出自好人之口的,傷人最深...」。當我們被囚禁在那自以為的「無虧良心」當中,而不能夠聆聽他者的聲音時,我們就墮入排斥他人這種罪惡之中,因此也永不能行出沃弗所言的「擁抱」。因為「擁抱」與排斥相反,它是開放自己的生命,容讓他者成為自己的一部份。這種對他者的接納就是「擁抱」所要求的愛。就正如三一真神藉著聖子的犧牲和聖靈的邀請,好讓我們進入祂那豐盛的生命。基督徒,在你生命中誰是他者呢?誰是你最看不順眼,心想除之而後快的呢?耶穌基督教導我們要愛你的仇敵,為逼迫你的人禱告,正正就是這種「擁抱」的實踐。同時間也挑戰著我們常常出現的那個自以為義的心。

2010年4月17日 星期六

2010年四月第三週

本週青海7.1級地震。這是2010年短短四個月的第七次地震。
聖經告訴我們,這是耶穌回來的先兆。馬太福音廿四3-8節說:「耶穌在橄欖山上坐著、門徒暗暗的來說、請告訴我們、甚麼時候有這些事.你降臨和世界的末了、有甚麼豫兆呢。耶穌回答說、你們要謹慎、免得有人迷惑你們。因為將來有好些人冒我的名來、說、我是基督、並且要迷惑許多人。你們也要聽見打仗和打仗的風聲、總不要驚慌.因為這些事是必須有的.只是末期還沒有到。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必有饑荒、地震。這都是災難(原義是:產前陣痛)的起頭。」
耶穌很快回來了。耶穌告訴我們這些事,絕不是叫我們要懼怕(因為這些事是必須發生的!),而是要叫我們在謹守中「忍耐到底」,以致得救。(太廿四13)那麼我們當忍耐甚麼?
如果是「產前陣痛」,那麼就必然有產後的快樂。這種盼望叫我們可以忍耐--因福音的緣故被逼迫,甚至互相出賣、彼此憎恨,有假先知出來,而且不法的事增多,使人不敢再真誠的愛和彼此關顧……(太廿四9-13)
為甚麼要忍耐?因為這些事都不是結束。真正的結束是耶穌榮耀的再臨,召集祂所揀選的人。(太廿四31)
當我們談到忍耐,並不是甚麼都不作。忍耐並不是避世。留意廿四42-44清楚的指出:「所以你們要警醒,因為你們不知道你們的主哪一天來到。你們要知道,如果一個家的主人知道賊人甚麼事候來,就會警醒,不讓賊人鑿穿房子。所以你們也要做好準備,因為人子在你們意想不到的時候來到。」(新漢語譯本)「警醒」的意思就是要保持警覺,就是常常在一個禱告的狀態,以致我們能對身邊的事情,和主對我們的心意有敏感的反應--使我們能對祂的再來做好準備。
問題來了:甚麼是做好準備?你準備好沒有?你可能會問:「我當如何準備?」我想,這就是聖經和牧者應該「停口」的時候。這是你在神面前當自己回答的問題:
  1. 我對現在香港的政治前境和政制發展,和當中包含著的社會公義問題,作為一個基督徒,我會怎樣回應?
  2. 對世界的天災人禍,我可以做一些甚麼?我與我的小組可以怎樣回應?
  3. ……
以上的問題,都是我們警醒禱告應該得到一些結果,可以付諸實行。神並不想我們從其他人身上取得一個快捷、不需尋求祂、不需付出代價的答案。你同意嗎?
耶穌回來的日子近了,你當怎樣警醒?

2010年4月10日 星期六

2010年4月第二週

黃約翰牧師的特會在星期一完滿結束。今年我們發現有幾個很有趣的現象,這也是弟兄姊妹告訴我們的(當然我們也同意,並且也有相似觀感)。
今次聚會雖然在三間不同的教會進行,但都有同一的特色,就是外來的參加者較多,他們不單來自不同的宗派,也有相當多還未決志信主的朋友。感謝神,這是我們樂見的;而且在聚會中,也真有不同的新朋友接受耶穌基督成為他們的救主。
另方面,我們看到三間教會各自屬靈氣氛的不同。我相信大家對西環堂的印象一定很深刻,因為大家都知道他們用了很多錢裝修。或者有人會認為,為甚麼用那麼多錢去裝修一個租來的地方?我相信黃牧師他的觀察是對的(因為我與西環堂很多領袖都是一同成長的):他們敢為神冒險而擺上。正如西環堂的領袖對我說:「我們今次是"清袋"了!」這也使他們的教會有更大的委身和歸屬。事實上,當他們這樣付出時,這幾個星期,不斷有對他們教會感興趣的人參加他們的聚會。
最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我們的弟兄姊妹沒有因為到西環路途遙遠而不出席聚會--其中令我最感動的莫如一群青年人。每次到西環的來回路費大概是港幣五十元,對他們來說肯定是沉重的負擔,但他們為尋求神而付出代價。當我看見他們時,我知道有一群願意為神付出代價的人,我們的教會是有盼望的。
真的,如果我們不願意付出代價,將不會有任何的收成。基督徒的生命本身就是付代價的生命,正如基督為我們的救贖付出沉重的代價。所以,不願付代價使我們遠離了基督的心。付代價的生命證明基督活在我們裡面。如果要我們的教會和個人的屬靈生命有長足的進步和成長,我的禱告是:我們是付代價的教會。